四川省眉山市2005年课改实验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22  | 
 
 
    四川省眉山市2005年课改实验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转眼间初中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通过近三年的语文学习,你一定提高不小。这份试卷,是全面展现你语文素养的舞台,将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用信任的目光,期待你独特的思考、个性化的体验和富有创意的表达! 
   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试卷分三部分,共12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请务必将密封线内的内容填写清楚。 
   3.请用钢笔直接答在试卷上,请注意卷面的整洁、规范与美观。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请你将下面两个短语准确、工整地抄写在格子内(2分) 
   百 废 俱 兴 鞠 躬 尽 瘁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再接再(lì) 脍(zhì)人口 
    
   (mínɡ)思苦想 孤注一(zhì) 
   3.用古诗文原句填空(从下列8个小题中选作6个)(6分) 
   ①(),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③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 
   ④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子曰:“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 
   ⑥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⑦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代落花立言,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献身精神的诗句是 () ,() 。 
   ⑧毕业在即,昔日亲密无间的朋友,即将天各一方,写卡赠别时,你会引用“ ()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表达深厚的友情。 
   4.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我校初二学生小乔在全市“推新人”文艺大赛中荣获“动漫”创作一等奖,并得到评委们的一致赞赏。今年14岁的小乔,平时学习认真克苦,全面发展,各科成绩基本都超过90分以上。据她的班主任刘老师介绍,在比赛中,小乔以流畅的线条,明丽的色彩和闲熟的创作技法征服了评委,赢得了他们的赞赏。 
   (1)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2)文中有一个病句,请仔细阅读后,找出并修改。(2分) 
   病句:  
   改为:  
   (3)请你为这段话加上恰当的标题(15字以内)(2分) 
    
   5.以下两题,选作一题。(2分,如另一题也作,则作为附加分,计人本大题总分。) 
   (1)“彭祖寿星节”是彭山对外的一扇窗口,请你为下一届“彭祖寿星节”拟一条标语。标语内容应体现彭山地域特色和“寿星节”活动主题,不超过20字。(2分) 
    
   (2)眉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古至今涌现出不少文化名人,如彭祖、张纲、李密、三苏(苏洵、苏轼、苏辙)、虞允文、彭端淑等。请仿照例句,根据所给上联,选择一位眉山历史文化名人,根据其事迹对出下联。(2分) 
   [例子]上联:张纲忠义流百代 下联:文山①丹心照汗青 
   [题目]上联:仲尼②仁爱传千古 下联: 
   注解:①文山指文天祥。 ②仲尼指孔子。 
   6.根据下面提供的语言情境,按要求答题。(4分) 
   邻居张奶奶高血压卧床不起,小王前去探望。正巧不识字的张奶奶拿着药瓶在为吃药而犯愁。药瓶上说明如下: 
   [数量]5mgXl00片 
   [用法与用量]饭后服用,口服一次l0mg,一日3次,一周后,待血压明显下降,改为一日一次。 
   假如你就是小王,请思考,应该如何告诉张奶奶药品的服用方法,同时又能用语言消除张奶奶的紧张心理。注意语言通俗易懂,简明得体。 
   小王说: 
    
   7.在语文课开展的“走近名著”活动中,甲同学讲述了自己熟悉的一个名著中的故事,请你接着甲同学的发言,讲述一个节选自《水浒传》的故事。(要求:说出名著名称、故事所涉及的人名,并准确、简明地叙述有关情节,在叙述中至少应运用一条成语或俗语、格言、名言警句)(3分) 
   甲:《三国演义》中,恃才放旷的文士杨修以解读曹操的心机为能事,却因道破玄机,屡犯曹操之忌,终遭杀身之祸,这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你的讲述: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古诗词鉴赏(5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 的情怀。(2分) 
   (2)从诗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两句诗,仔细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3题。(13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9.解释文中加点词。(2分) 
   鄙: 以: 
   10.下列两句话,任选一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下列句中用“/”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2.曹刿和邹忌劝谏(表述自己的主张)的方式有什么不同?(2分) 
   曹刿: 
   邹忌: 
   13.下列两题,选做一题。(3分) 
   (1)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你认为现代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先决条件应该是什么?谈谈你的观点。 
    
   (2)邹忌见齐王,希望表明一个什么主张?这个主张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7题。(12分) 
   亲爱的同学,你见过“华表”吗?你了解“华表”的来历和象征意义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张羽新的《说“华表”》。 
   说“华表” 
   张羽新 
   ①当你第一次来到北京的时候,一定会到天安门前去游览一番,尽情欣赏那古老宫殿与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的壮丽风光。也许,你会对天安门前那一对用汉白玉雕刻的华表产生兴趣吧。你看,它那挺拔笔直的柱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柱的上部插着一块云形长石片,一头大,一头小,远远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间。真给人以美的享受啊。华表已经成为中华的标志,不是吗?那些用“中华”作为商品牌号的,哪一个不是用华表作商标? 
   ②深受人们喜爱的华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那时人们在交通要道竖立木柱,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因此叫它“华表木”或“桓表”。表者,标也,就是标示道路的木柱,相当于现在的“指路牌”;另外,也让人们在木柱上刻写意见,因此又叫“诽谤木”。诽谤这个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意思,即现代的提意见,并不是指造谣污蔑、恶意中伤。所以“诽谤木”类似现在的“意见箱”。 
   ③远古时代的“诽谤木”是个什么样子呢?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载:“程雅问曰: 
   ‘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式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今天,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以横木交柱头”,“形似桔槔”的基本形制。 
   ④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的确立,广大人民群众议论政治是非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诽谤木”上,“谏言”被作为皇权象征的云龙纹所代替。它被置于皇宫或帝王陵寝的前面,作为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它作为道路标志的职能,也大大退化了,偶尔设于桥梁之头,城垣之外,作为标志,但大都在京城,一般地方就很难见到了。 
   ⑤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每个柱头上都有一个蹲兽,头向宫外;天安门后面还有一对华表,上面的蹲兽是头朝宫内。据北京古老传说:华表柱头上的蹲兽,名叫犼,性好望。犼头向内是希望帝王不要沉湎于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它好像在对帝王说,经常出来看看你的臣民吧,因而名叫“望帝出”;犼头向外,是希望帝王不要耽恋山水,废弃政务,它好像在对出游的皇帝说,快些回来治理朝政吧,因而名叫“望帝归”。当然,这只是古人对君王的一种虚幻的期望。我们在观赏这精心雕琢的艺术珍品时,这类传说不是正可增加游人的兴味吗? (选自《文史知识》) 
   14.根据文章介绍,你对华表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在文中摘引恰当的词语按恰当的填写在下面横线上,揭示华表的作用和历史变迁。(2分) 
   道路标志(或指路牌) → →  
   15.请从作者情感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分析第一自然段末尾加线的两个反问句。(2分) 
    
   16.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大都”能否改为“全都”?为什么?(2分) 
    
   17.《现代汉语词典》对“华表”的注释是:“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建筑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本文也介绍了有关华表的知识,请你结合选文和词典注释,用自己的话对华表作一个通俗易懂的介绍。(6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18分) 
   这 双 手 
   艾煊 
   ①外婆今年85岁,没有文化,历经三朝。对这个时代出现的许多新奇事,她的思路不算怎么古板,这是不容易的,但他素有的生活习惯,要稍许改变一下,那也是不容易的。 
   ②最近,媳妇买了台洗衣机。老太太听说要把衣服给机器去洗,她实在放心不下。因为外婆的一生是在灶台与洗衣盆边度过的,对洗衣机的工作能力、服务态度,她比全家任何人都更关切。 
   ③外婆家里有一个洗衣用的圆木盆。解放前有许多年,无论冬夏,每天她都要洗出好几大盆衣服。早上一批晒干了,午饭后再洗一批,没冬没夏,日日如此。 
   ④那些衣裳,大多是染坊、糟坊、糖坊、碾米厂里的大师傅们的。那个时代,男人们是不肯洗衣裳的,以为似乎是贱役,是不光彩的事。这些大师傅都把衣服送给外婆洗。有的是包月的,每月酬金铜板一吊;有的是零星送来的,衣裤衬衫一两个铜板一件。 
   ⑤衣服先在木盆里用手搓好,再拎到大河里去汰。河边有石埠头,有条石。每天早上,妇女们在沿河条石上跪成一排,用棒槌一记记捶击衣服。在河边汰衣服,头上都是没有遮拦的。夏天,外婆常常趁天快亮时汰衣,早饭后就跪到船桥上汰。中午还要顶着毒日头再来跪一次。冬天,河上风紧,水又彻骨的凉,她也一天不落,日日跪在河边寒风里汰衣裳。她不能一天不洗衣,那是那些年中她为全家谋生的重要手段。在苦役般的繁重劳动中,她的指关节弄坏了,不能自由地伸屈。 
   ⑥解放以后,儿女们都已长大成人,外婆再也不需要为挣几个铜板冬天下冰河、夏天顶毒日头去河边汰衣裳了。她的那双青筋裸露的手,头一次得到了解放。她的那双关节不灵便的手,应该休息了。但劳动,已经变成了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休息,反而变成为一种似乎是多余的奢侈。不洗衣服,她感到闲得难过。一个折衷的方案,老太太只洗自己的衣服,但她还嫌不够,一定还要加上小孙子的衣服。 
   ⑦没想到,到了85岁银雪满头时,一下子又来了个洗衣裳的机器。几十年的老习惯,全让它给弄乱了。她有疑虑,怕机器莽撞,笨手笨脚,洗不干净。说不定,用力不匀,还会把衣服搓破。 
   ⑧她时时站在洗衣机前,看着衣服、被单在水里旋转、翻滚,像鲤鱼抢水一样,击起欢乐的水声、浪花。机器很乖巧,很尽职。衣裳洗得很干净。领口、袖口不存污渍,薄如纸的汗衫也看不到一点损伤的痕迹。机器在勤奋地洗衣裳,外婆的手却闲着。她的乎第二次解放了,但她却十分不习惯这次的解放。 
   ⑨她在洗衣机前看了许久, :“这是什么人的手,造出了这一双巧手。”(选自《名家记人100篇》有改动,作者为艾煊。) 
   18.请你参照《说“华表”》前的“阅读导语”,为本文设计一段阅读导语。要求用语亲切,切合文意,表达具有自己的个性,字数100字左右。(3分,本题为加分题,得分计入本大题总分。) 
    
    
   19.品味文中加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⑧段中加点的“时时”一词有什么作用? 
    
   (2)第⑤段中加点的两个“跪”字含义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3分) 
    
   20.文中说外婆对洗衣机洗衣服“实在放心不下”,她为什么会“放心不下”?(2分) 
    
   21.文章的第④自然段划线句子写“那个时代……是不光彩的事”,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了?请说说理由。(3分) 
    
   22.文章说外婆的手有“两次解放”,这“两次解放”分别指什么?(2分) 
   第一次“解放”指: 
   第二次“解放”指: 
   23.请结合上文内容,充分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能力,为第⑨段空缺的地方补写一个句子,描写外婆在此情此景下的神态和心理。(30字以内) 
   24.文章的题目是“这双手”,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说说题目的含义。 
    
   七、写作 
   25.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50分) 
   (1)看到父亲的背影汇入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朱自清的眼泪夺眶而出,盼着与父亲再次相见;看到小巷深处那无助而苍老的盲眼母亲,小莉为自己的虚荣、无知,为深挚的母爱流下了悔恨和感激的泪水;看到西花厅盛开的海棠花,邓奶奶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了和周恩来总理并肩战斗的青年时代…… 
   的确,我们会回忆,会思考,会感动,尤其是在心灵被挚爱真情所触动时,心语常常如泉涌般欲倾泻而出。此时此刻,你的心弦也许已被触动,请以“()时,我想起了()”为题目作文。(写作前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青春年华,充满了活力,少男少女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有做不完的梦,有唱不尽的歌…… 
   请以“我的梦和歌”为话题作文。 
   提示: 
   (1)半命题作文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话题作文请自拟一个恰当的题目。文章体裁自定(诗歌除外)。 
   (2)文章应反映你最熟悉的生活,突出你的个性体验,表达你的真情实感,不要套用或抄袭。 
   (3)为了清楚的表达你的思想情感,文章应不少于600字。 
   (4)请注意书写工整,标点恰当,卷面整洁,文中尽量不出现错别字和病句。 
   (5)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可用代号代替) 
    
    
   眉山市2005年课改实验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2分)一词1分,字体不限,要求准确、整洁、美观。(有错别字不给分) 
   2.(2分)厉、炙、冥、掷(每空0.5分) 
   3.(6分,8小题选作6题,每小题1分,错、漏、多一字则该题不得分。)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浑欲不胜簪 
   ④见贤思齐焉 ⑤水中藻荇交横 ⑥断肠人在天涯 
   ⑦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6分)(1)(2分)克一刻 闲一娴 (各1分) 
   (2)病句:各科成绩基本都超过90分以上 
   可改为:各科成绩都超过90分,或各科成绩都在90分以上 
   (两处错误,改对一处得1分,共2分) 
   (3)如“我校学生小乔文艺大赛夺魁”(事实概括清楚、准确1分,在此基础上语言简明无语病1分,超过15字不给分,共2分) 
   5.(2分,注:本题两小题必作一题,另一题作为加分题,其得分计人本大题总分,大题总分不超过25分。) 
   (1)(2分)标语内容体现彭山地域特点1分,符合标语特点(1分),超过20字不给分。 
   (2)(2分)如“彭祖寿延八百年”、“李密孝心感天地”、“三苏文名耀神州”等。(能准确概括眉山文化名人事迹1分,符合对联创作一般要求1分) 
   6.(4分)语言简明、得体1分,无语病1分,讲清服用方法及药效1分(未将10mg转换为2片者不给分),能消除紧张心理1分。 
   7.(3分)这是一道半开放题,所叙述内容来自《水浒传》才能得分,说出名著及人名1分,准确简明地叙述有关情节1分,恰当运用一个成语、俗语、名言警句或格言1分。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古诗词鉴赏(5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一(2)题。 
   (1)(2分)客游他乡而 思念故乡的情怀。 
   (2)(3分)选取句子并言之成理(可以从思想感情、修辞、炼字或者根据自己的联想、想像来谈,2分),表达有个性(1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9.(2分)鄙:鄙陋,目光短浅 以:认为、以为(各1分) 
   10.(任选一题,2分,意思相符即可) 
   (1)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情理(来审理)。 
   (2)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11.(1分)B 
   12.(2分)曹刿:直谏;邹忌:讽谏(采用暗示比喻委婉地劝说君主)。(各1分) 
   13.(两题选做一题,3分) 
   (1)取信于民(得民心)(2分),后一问回答合情合理即可。(1分) 
   (2)希望齐王广开言路,善于纳谏。(2分)后一问言之成理即可。(1分) 
   (三)《说“华表”》(12分) 
   14.(2分)道路标志(或指路牌)+诽谤木(或意见箱)呻皇权的标志—)中华民族的标志(答对2空1分,3空2分) 
   15.(2分)表达效果:加强肯定语气,强调华表在今天的作用。(1分) 
   情感:表达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或对祖国的热爱)或对“华表”的喜爱。(1分) 
   16.(2分)不能(0.5分),因为“大都”表示大部分而非全部,“全都”则表示全部(1分),换用之后,表意不准确(0.5分)。(答对意思即可) 
   17.(6分)要点:华表的材质——石质、木质(1分),华表的安放地(1分);华表作用的历史变迁(2分),表达简明、准确、通俗易懂(2分)。 
   (四)《这双手》(18分) 
   18.(3分)本题为加分题,可不做,若做,则分数计人本大题总分。用语亲切,切合文意(2分),具有个性特色(1分)。字数过多或遗少(少于40字)不给分。 
   19.(5分)(1)(2分)“时时”一词,体现出外婆不放心的心理(1分),但她劳动惯了,无法闲下来,所以时时关心。这样,她仿佛又回到了劳动的年代,体现了她的勤劳。(1分) 
   (2)(3分)不同(1分),第一个所指的仅仅是洗衣服的一种姿态(1分)第二个则反映了外婆为养家而工作的艰辛,反映了她的坚韧、勤劳。(1分) 
   20.(2分)她不放心的是:洗衣机能否把衣服洗干净,会不会损坏衣物,或者说洗衣机能否真正代替人采工作。 
   21.(3分)不离题(1分),这是一种对比(或衬托),更说明当时洗衣工作的下贱或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1分),从而表明外婆的艰难。(1分) 
   22.(2分)第一次解放:儿女都长大了,外婆不用再靠给别人洗衣服来谋生。(1分) 
   第二次解放:洗衣机代替了用手洗衣服的方式。(1分) 
   23.(3分)所写内容合情合理(1分),表达顺畅(1分),前后衔接合理(1分),超过30字不给分。 
   24.(3分)“这双手”既指“外婆”的双手(1分),也指洗衣机(1分),用这个题目突出了外婆操劳一生,也表现了她的勤劳。(1分) 
   七、作文(50分)评分标准 
   等级 优秀40~45 良好35~39 中等25~34 较差10~24 差0~9 
   内容 切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内容充实;中心突出 符合题意;较符合文体要求;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内容较具体;中心较突出;比较感人 内容不很具体;中心不很明确 没有具体内容;没有中心 
   表达 语言流畅;结构严谨;富有个性 语句通顺;表情达意恰当;结构完整 语句较通顺;结构基本完整 条理不够清楚;语句不够通顺 辞不达意;文不成篇 
   书写 书写美观;卷面整洁5分 书写工整;卷面干净4分 字体清楚3分 字迹潦草2分 书写差;字迹难以辨认1分 
   加分 拟题有新意、构思或表达有创新、表达有文采等可酌情加分。 
   扣分 无标题扣2分,错别字、标点使用错误每三处扣1分,重复不计;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2分;确认抄袭在第五等评分,确认套用者在四等内评分。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