⑩那次,我第一次懂得感动,懂得了风雪中的母杀。 
    ⑾20岁时,我曾经待业,想读书,又没钱交电大的学费。一位好友来看我,不厌其烦地劝我振作,陪我一个下午。临走时,她将一张50元(那时可不是小钱)搁到桌子上,看见我的惊愕,她微笑着说:“不要拒绝我,去买书吧,快乐地生活。”
  ⑿感动就这样悄悄延伸。
  ⒀刚参加工作,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我紧张慌乱,嗓子也莫名其妙地哑了。后面听课的是一位优秀教师,却一直微笑着,给我鼓励的目光。下了课她走到我身旁,真诚地说:比我当年强多了!
    ⒁即使一面之交,感动也会不期而至。
    ⒂不久前,又在“感动中国’’的晚会上看到徐本禹,一位放弃读研、到贫困山区支教的大学生。他说:“有一次我给学生们布置作文,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2008年,如果他能到北京去看一看,住一住北京的平房,他就是最幸福的人……看到这里我流泪了。很多次面对着孩子们我都流下了眼泪,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⒃然而,我知道他的眼泪为何而流。                    。   即使素不相识,我跟许多人一样,也被徐本禹深深感动。
    ⒄如果没有感动,我们的心灵将盛放些什么?我们的幸福如何延伸?肖复兴曾在文章中写道:“我们还能不能够被哪怕一丝微小的事物而感动得流泪,是检验我们心灵品质的一张PH试纸。”感动,其实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检测。如果你的心灵刀枪不入,坚强无比,那就是一块什么都不长的盐碱地了。
    ⒅生活里难免存在欺骗、背叛、诽谤和冷漠,但是,请让自己依旧被感动,为某个人、某个故事、某个瞬间流泪,而且被这力量催促着去做点什么……只有懂得感动,才会相信这个世界有干净的奉献,有纯粹的温暖,才会懂得世界万象,何为表里。
              (选自《中国青年》,略有改动)
19.“如果你的心灵刀枪不入,坚强无比,那就是一块什么都不长的盐碱地了。”联系全文,揣摩句子中“盐碱地”的含义。(1分)
 
20.你认为,文章中孩子们失落感动的原因有哪些?(2分)
 
21.阅读①—⑧段,回答“我”的内心为什么会沉重起来、被敲打着,进而深感遗憾?(1分)
 
22.文中列举了几件让“我”感动的事,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23.请在第⑩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议论性的文字,来揭示徐本禹被感动进而又感动他人的内在精神品质。(2分)
 
24.文章用“你遗失感动了吗”为题,好在哪里?(2分)
 
25.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1分)
 
26.“生活里难免存在欺骗、背叛、诽谤和冷漠,但是,请让自己依旧被感动,为某个人、某个故事、某个瞬间流泪,而且被这力量催促着去做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曾经有让你感动的人、事或某个瞬间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写成50字左右的片段,并用一句话点出其感人之处。 (3分)
感人之处:
 
三、综合性学习(共5分)
27.阅读下面i塞测材料,请用40字左右的文字加以点评,给人以哲理I生启示。(3分)
   有一个小孩,当他六岁时,父亲开车超速被警察抓到。他当时正坐在车上,看见父亲递了一张二十元的美钞给警察。父亲对他说:“没问题,大家都这么做。”
    八岁那年,在开家庭会议时,每个人都想一些法子来逃税。伯父对他说:“没问题,大家都这么做。”
    十四岁时,他参加足球比赛,教练教他在阻挡别人时,如何去抓住对方的衣领而让裁判看不到。教练笑着对他说:“没问题,大家都这么做。,’
    十六岁时,他去超市打工,经理告诉他,将过熟的草莓藏在每个盒子的最下层,把好的铺在上面。经理对他说:“没问题,大家都这么做”。    。
    十八岁时,他参加毕业考试,有一位学长告诉他,花五十美元可以买到试题解答。学长对他说:“没问题,大家都这么做。”
    结果,这个孩子的舞弊被校方查获,遭学校开除。当他回到家里时,父母亲、伯父、教练、经理都来探望他,大家都摇头叹息道:“这么乖的孩子,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来!,,
    (选自《中外文摘》第20期作者佚名)
28.下列三条格言选自2005年“上海诚信活动周”诚信格言大赛获奖作品,请你围绕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自拟一条诚信格言,以阐明你对“诚信”的感悟。(2分)
 获奖作品:①诚是心的写照,信是行的准绳。
        ②花可以不结果,但不可失去色彩:人可以不得志,但不可失去诚信。
        ③为官者诚信,国泰民安;为民者诚信,和谐发展;为商者诚信,商机无限;为友者诚信,高朋满座。
我的格言:                                        
 
四、作文(60分)
29.青少年的成长,除了自己努力外,还凝聚了父母的心血,老师的鼓励,朋友的关怀……同学们,当我们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时,你可曾想到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感激老师,感谢朋友,感恩生活呢?“学会感恩’’已正式写进《上海市中(小)学生守册》中,成为社会对全体学生提出的新要求。请围绕“感恩”写一篇作文。(60分)
    要求:1.题目自拟,但题目中要包含“感恩”一词。
    2.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3.文体不限。
    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否则要扣分。
    5.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6.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2006年无锡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五)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7分)
1.(10分)(每题1分,一句中有一个错别字就不给分。)
①鸡声茅店月 ②不求闻达于诸侯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④思而不学则殆⑤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⑥在乎山水之间也⑦人生自古谁无死⑧山重水复疑无路⑨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颓洲(温庭筠《望江南》)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2分)①滥②蜃③褴褛④衍
3.(4分)①通“措”,放置,安放②指武器③以……为美④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答对一题得1分)
4.(2分)D(全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而非比喻。)
5.(2分)A.⑨不断衰退的经济 B.⑤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每题1分,如只答对序号则不得分。)
6.(3分)示例:①《鲁滨孙漂流记》 面对困境要敢于冒险,开拓创新(1分)
    ②鲁滨孙 顽强不屈,是一个性格刚毅的硬汉子。(1分)
    ③主人公的形象激励我们要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挫
    折。(1分)
7.(2分)全球变暖影响人体健康。(“全球变暖”1分;“影响人体健康”1分。)
8.(2分)参考答案:各位游客,昆明气温将降到10℃左右并伴有小雨,请添加御寒表服,带好雨具。(得分点有三:要有称谓,语气亲切友好,提醒加衣和带雨具。回答不完整,酌情扣分。)
二、阅读分析(共38分)
    (一)(10分)
9.(4分)①一起,都②事物的道理⑧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 ④本来  。
10.(2分)B(本题要认真审题,注意意义和用法两项都要相同,只有B符合。)
11.(2分)(石头)一再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水而上了。(关键词为:已、遂、溯)
12.(2分)示例: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只答要重视实践得1分。)
    (二)(13分)
13.(2分)疏远,不喜欢 亲近 (一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
14.(3分)只承认英雄好汉的生存价值,毫不尊重(或无视)一般的个体生命价值。举例(论证方法)(前一问2分,意思对即可;后一问1分。)
15.(2分)像我这样普通的老百姓,若落在梁山好汉的店里跟落在贪官恶霸手里一样恐怖。
16.(3分)‘(不仅)蔑视皇帝,而且不以成败及出身地位的尊卑贵贱论英雄。(每点1分)
17.(2分)因为时代已经发展到了那一步,而作者曹雪芹又自觉地站到了时代思潮的前列。
18.(1分)反复阅读、品味。
    (三)(15分)
19.(1分)指人丧失“感动之心、恻隐之情、敬仰之爱”后仅剩的一颗“无情”的铁石心肠。(意思对即可。)
20.(2分)埋头于书海,过于看重学习成绩,使他们缺失生活中人间真情的体验,因而渐渐丧失“感动和被感动”的能力。意思对即可。)
21.(1分)学生们对“感动与被感动”的惊人的麻木。(意思对即可。)
22.(3分)(1)风雪中,母亲为“我”送来热水袋;(2)在“我”经济拮据时,好友给了“我”50元钱,让“我”渡过难关;(3)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紧张谎乱时,面带微笑的听课老师给了“我”鼓励的目光;(4)徐本禹心甘情愿到边远地区支教。(任答其中的三点就给满分。)
23.(2分)这绝非脆弱,而是大爱。正是这大爱,才让他有勇气,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要求紧扣“爱”与“奉献”来讲。意思对即可。)
24.(2分)标题一语击中当前人们情感世界的要害,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能启发读者去思考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意思对即可。)
25.(1分)让读者学会感动别人与被别人感动,找回被遗失的感动和失落了的人性。
26.(3分)叙述宜简洁,要有动人之处。评点要“一言以蔽之”。
三、综合性学习(共5分)
27.(3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1)一个人如果经常用毫无道理的“借口”,来逃避自己的责任,掩饰自己的错误,最终只能使自己堕落。(2)负面教育的影响,往往会误导人,长此以往,会让人失去做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求紧扣材料的中心点评,并能给人哲理    启示。)
28.(2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1)宁做诚信的傻子,不做虚伪的智者;(2)取信需十年,失    信在一刻。(要有劝戒和教育意义,语言要精练,实而不空。)
四、作文(60分)
29.评分参考意见略,同模拟试卷(一)
(附参考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寻找它们,不是荒唐吗?”大家佩服(它)是正确的道理。
    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