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上海市中考作文试题评析及一类卷佳作赏析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6-21  | 
 
 
   透视2005年中考作文题 每一个字都饱含情感  
   东方网7月5日消息:对初中学生来说,一道好的作文试题,应该体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他们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话可说;二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能避免学生套题;三是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四是题目限制不能太大;五是能拉开分数的差距。在我看来,这几年来上海中考作文题,还是努力朝着这几项要求去做的。 
     《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我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我们是初升的太阳》都出得不错。特别是《我想唱一首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的天地,可以写得相当美,相当有激情,相当大气。事实上,也确实有不少好文章涌现。今年的作文题《充满活力的岁月》,同样是比较能激发考生内心情感的。作文题的每一个字都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要写好这篇文章须抓住两个关键词:一是“活力”,二是“充满”。所谓活力,就是要捕捉生活中能体现少年人朝气蓬勃、积极上进的片断,或从少年人眼中看到的外部世界的蒸蒸日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所谓充满,就不是记一件事,两件事,而是要由点到面,写出在这些岁月中整个都是活力,每天都有新气象、新变化。这就需要小作者用一双灵动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用一颗爱美之心去体验、去感悟。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何等重要!虽然世事并非尽如人意,周围甚至还有很多假丑恶的事,但孩子的心灵应该是圣洁纯朴的,孩子眼中折射出的世界应该是“美好的”、“充满活力的”。由此可见,这道题不仅考查了孩子的观察能力,也考查了他们纯洁的心灵。只有善于观察又有一颗善感之心,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 
     这道题略嫌不足的,也许正是它的“优点”,与《我想唱一首歌》相比,这道题约束多了点。因为它只能唱赞歌,只能做“歌德派”,写阳光灿烂的一面,而不能写社会上或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善于发现“充满活力”的孩子当然有利,而对于在家庭中、社会上受到很多挫折或者思想相对比较深刻,相对不那么单纯的孩子,就是个难题,要写,只好讲假话和套话了。 
    
   2005年中考一类卷佳作赏析 
   校园故事记录 充满活力的岁月 
    
     步入校园,一阵幽香,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好。我们于清朗的早晨诵读,在晨风中开始一天紧张的生活,这里记录着我们充满活力的岁月。它,便是校园故事。 
     初三的生活是紧张而充实的,所以就要“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同学们常常围坐一团,攻克难关,当困心已久的难题被解开时,同学们都笑了,仿佛清风吹走乌云般的爽朗。有名同学填的《江城子》写得好:“少年自有少年狂,渺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将试锋芒……”这样的豪情壮志,使我也心潮澎湃,信心倍增。“之乎者也”、“加减乘除”、“ABCD”、“力电光声”,一个个知识点仿佛也充满活力,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中午,同学们说说笑笑,教室里一派生机。可那一天,我们流泪了。老师用沙哑的声音为我们加油。望着老师那疲惫而又不舍的眼睛,我们流泪了。不愿让老师再为我们而担忧,为了这份爱,我们一定尽我们所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回报老师。会的,一定会!因为我们的活力和爱会创造奇迹! 
     有一次和一名同学一起去预备年级做报告,一名男孩问:“大姐姐,你怎么看待人生的成与败、得与失呢?”我们一愣,过了片刻,我说:“追求和向往是人生必须的,而真正的成功却是来之不易的。只希望你们,包括我们自己,都能走完人生中完整或不完整的旅程。”他们笑了,脸上充满阳光与稚气。我们也笑了,为自己曾有过这样纯真而快乐的日子。 
     菁菁校园,留下我们多少故事,这些故事是那么精彩,那么活力四射。这里有笔砚相亲、晨昏相伴的真诚友谊,有比赛场上飞扬着的欢呼与呐喊,更有落日红叶、雨打芭蕉的完美意境;这里有默默伏案的少年、勤勉的园丁,有三点一线的紧张,更有青春放歌的朝气。写下它,写下这充满活力的岁月,写下我们难以忘记的校园故事。  (卢湾区一考生) 
    
     ■点评  
    
     小作者对于“活力”的诠释不是简单的笑和闹,而是有沉思、有眼泪、也有成长的感悟。虽然作者笔下所描述的不是初中生活的全部,但才华横溢的宋词填写、师生之间诚挚的情感以及面对低年级同学的人生思索,无不是作者的独特体验,正是这点点滴滴的校园情节表现出了中学生充满青春活力,不断成长的丰富经历。小作者的语言也可圈可点,充溢着“青春放歌的朝气”。(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吴勇)  
    
    
   上海的活力感染着你我  
    
     初中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紧张、单调、乏味。两点一线间的枯燥奔忙让我常常抱怨:生活太缺乏活力了! 
     那天补课回家,跨上公交车。后车厢里坐着的全是一群外地来沪的打工仔,黑黝黝的皮肤,破旧的衣服,还有大包小包的行李堆在一起。他们有的闭目打盹,有的拿帽子挡太阳,一副疲惫的样子。 
     车飞快地驶上了南浦大桥的主桥面,他们忽然都探出窗外,有的手指对着窗外指指点点,彼此笑着,笑容中充满了简单而纯粹的快乐与活力。 
     我朝着他们手指的方向望去,那是黄浦江两岸新建的大厦。哦!我豁然开朗,浦江两岸曾是一片空地与田野,近几年的开发才兴建了许多建筑,那是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又指着前方,那是陆家嘴、是东方明珠、是金茂大厦。他们欢愉的笑容中,刚才的疲惫已经消失殆尽,有的是一份活力,一份快乐。 
     我终于明白,是上海的活力感染了他们。当车驶过浦东新开发的一片绿地时,当车在繁荣的商业区穿梭时,当车从热闹非凡的大卖场门口经过时,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探出窗外,展现笑容,感悟着上海的活力。 
     近年的上海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我们这些生长在大城市的中学生却无从体会,其实打开自己的视野,用细腻的心灵去感悟生活,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充满着活力的岁月。(卢湾区一考生) 
    
     ■点评  
    
     作者紧扣题目,善于捕捉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他笔下的打工仔特征鲜明,那种对大都市的向往和欣羡,那种简单的快乐和满足,都描摹得十分细腻生动。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将打工仔快乐和活力的源泉归结为受到上海的感染。文章以小见大,主题得以升华,而作者本身也悟出了他自己的生活感受,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平智炜) 
    
    
   活力四射的初三岁月  
    
     白驹过隙的一瞬,我抬起头,感觉到岁月正随风吹散,不禁掩面叹息,内心漾起的是一丝欣喜和怀恋。活力四射的初三岁月,青春律动的我们挥汗如雨,只为灿烂在六月。那段岁月是美妙的——— 
     课上,我们凭借着青春的活力与大胆,与数学老师切磋争辩着一道拓展题,那声音此起彼伏,如跌宕震撼的《生命交响曲》一般,连老师最后都大为惊叹:“后生可畏啊!” 
     图书馆里,我们欣赏巴尔扎克,品味余秋雨,笑谈塞万提斯……用活力去感受文学,去点燃自己爱文学的心灵。 
     活力的岁月永远没有完结,活力的岁月永远不知失败。 
     体育课上,男生们挥汗如雨,女生们在骄阳下以最热烈的欢呼给同伴加油。我,也是男生中的一员,传球、空投,有时也会落空,有时也会失败。但我知道:哪儿跌倒,哪儿爬起来! 
     课后,我们风趣调侃;回家,我们惜时如金;路上,我们嬉笑成群。充满活力的岁月我们可以苦读至凌晨,充满活力的岁月我们可以在烈日下打球,充满活力的岁月我们可以与老师、同学们成为知心的朋友,充满活力的岁月我们有自信相伴! 
     而今的岁月正值初三进入尾声,大家免不了有些消沉,为与朋友的分离而苦闷,为和老师的离别而不舍,又为有过初三的那种甜蜜与苦痛的回忆而充实着。别了,充满活力的初三岁月,我将永远珍藏你。(卢湾区一考生) 
    
     ■点评  
    
     本文胜出之处在于以下三点:第一,选材散而不乱。文章几乎囊括了中学生生活的全部,但又处处闪现学生涌动着的活力。其次,表达简洁。在短短数百字中选取几个镜头来作抒情或描写,实为明智之举。第三,文字意蕴丰富。“争辩拓展题”、“后生可畏”,不正是课程改革的成果吗?巴尔扎克、塞万提斯,则显示了作者宽阔的阅读视野……这一切,确如文章所说,值得“珍藏”。(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阮圣桢)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