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06年中考优秀作文评析 
〔题目〕 
选用下面的一个或几个词语,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黑板 讲台 粉笔 课桌 书包 文具盒 课本 作业本 
要求:1.题目自拟,但题目中必须包含上述一个或几个词语,如“黑板”、“黑板·粉笔·讲台”、“我的书包我作主”、“未来的文具盒”、“作业本里的秘密”……  2.文体自选,立意自定,600字以上。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评析〕 
突破旧题 自由为文 
——2006年莆田市中考作文题评析 
今年莆田市的中考作文题别出心裁,选取教室中大家熟视无睹的八个物件,要求考生拟定的作文题目要包含其中的若干个物件。这可以称之为半自由作文,是作文命题的一大突破。 
首先,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八个物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的东西,对于这些事物,每一位考生都可以写出自己亲历的、感受最深的东西,真正实现了“人人有话说,人人说真话”的命题意图。 
其次,写作范围自由宽松。因为提供的事物有8件之多,每一件事物又只是学生自主拟写的题目中的一个词,也就是说,每一物件都可触发考生无尽的文思,即使选取同一件事物,不同考生也可以拟出千万个不同的题目来,其自由宽松的程度就不言而喻了,考生可以各展个性,各尽所言。题干的表述也十分简洁平朴,绝没有干扰考生自主发挥的暗示或诱导。 
其三,自由之中有适当的限制。考试作文的自由不是无限度的,试题正体现了自由之中的限制,考生拟定的题目和行文如果不涉及命题者所提供的事物是不行的,这就有效地防止了套题、缩构、抄袭现象的发生。 
其四,闯出了作文命题的新路。历年以来,作文题型走不出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老路。今年莆田市中考作文题突破了这些老路,闯出了一条自主作文的新路。 
考试后,这一作文题受到师生的普遍认同,考生作文中涌现出许多各具个性、有真情实感的好文,反映生活的深广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即使平时写作能力较差的考生,这次考试也可以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那么,这样的题目,应该怎样展开思路呢? 
首先应当认真审题。试题除了要求考生拟定的题目必须包含所供的事物外,再无多少限制,那么考生完全可以放飞自己自由的思想,但行文中千万不可抛开你自己选取事物不顾。试题中列举的题目示例,可以启发我们拟题行文的思路,你可以借鉴之,更可以超越之。 
写这种开放自由的作文,选好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是十分重要的。一般的写作思路是写一件或几件与所选取的事物有关的事,如“作业本里的秘密”、“课本的故事”等。有一定写作能力的考生,则应当放开思路,大胆构思,尽显自己的特长。擅长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可以写“粉笔赞”、“课本,我的最爱”等;擅长思辨论说的,可以写“课桌之争引发的思考”、“书包为什么越来越沉重”等;擅长想象虚构的,可以写“未来的文具盒”、“2050年的课本”、“黑板与粉笔的对话”等;擅长叙事写人的,可以写“书包里的另一个世界”、“一本珍贵的作业本”…… 
每一位考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写的东西,关健在于能够通过自己选取的角度,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下列例文中的《红漆讲台》,承载着未来的希望;《黑板+粉笔=粉笔+黑板=爱》,揭示了教育的真谛;《无奈课本》,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作者的思想水平。这些优秀的作文,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因此,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善于捕捉生活中隐含深刻意义的东西,并能进行深入的思考,透过现象寻找本质的东西,才是我们最值得追求的写作态度。 
当然,作为初中生,多数同学生活阅历不多,思想不是很成熟,对社会现象也很少进行思考,他们能想到的往往是亲情友情、父爱母爱、求学读书等等。这不要紧,随着年龄的成长,思想的长进,对生活的思考便会逐渐深刻起来。但即使表现上述那些较为通俗的主题,只要角度新颖,构思巧妙,也可以写好它。如下列例文《书包里的另一个世界》巧设误会、制造跌宕;《粉笔灰的味道》对吹粉笔灰细节的描写和对主人公具有传奇色彩的过去的插叙,都比较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只是这种传奇色彩似乎是生活中少见的。因此,学些写作技巧是必要的,但技巧终究是为主题服务的,初中生习作,当以生活化、真实化为贵,那些缺乏生活基础的无病呻吟,是不会受欢迎的。 
〔优卷〕 
红漆讲台 
  空旷的教室,破旧的门窗,简陋的课桌椅,一个漆满红漆的讲台。 
  明天就要开学了,又是一个新的学期,一批新的学生,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和一个村里人人都熟悉的老师。 
这间教室,是全村唯一的一间教室。全村一共三十几户人家,每年都有十几个孩子来读书,而全村只有一位老师。 
记不得多少年前,他也是从这间屋子走出去的学生。那时候,连教书先生都没有,村长只得四处收集些旧版的教材,教他们识些字,学一些不标准的普通话。那时候,没有这张红漆讲台。 
在这间学校念书的几个孩子,最终不是外出打工,就是跟着父母在家务农。村长看着大家没书读,没学上,日子过得苦巴巴,不禁心里一阵愧疚。突然有一天,一个小伙子回来了,说是回来教书,村长立刻老泪纵横。 
虽然依旧没有齐全的教学设施,但因为回来了个老师,来上学的孩子渐渐多了起来。村长特地叫自己的儿子支工,赶制了一张讲台,漆上了深红的油漆,让破旧的土屋俨然成了知识的课堂。这位年轻的教师改变了以前只学语文数学的状况,他开始教孩子们自然、体育、音乐、美术…… 
多年后,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讲台的红漆又削落了一大片,念书的孩子从以前打工、务农,到现在做生意、到城里找工作,村里慢慢富有了,教育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村里修了柏油路,村民盖了大楼房。一批又一批从这间教室走出去的孩子回来了,带回了财富,带回了技术,带回了幸福。 
旧教室外的空地上座落着一幢新的教学楼。人们把那张讲台重新漆上了红漆,重刷过的讲台虽然遮掩不住破旧,但它依然骄傲地立在教室中,等待明天进入新的教学课堂,继续它的神圣使命。新刷上的红漆使得它更辉煌,仿佛是在燃烧。 
小伙子变成了老教师,新讲台变成了旧讲台,时间改变了面貌,教育带来了新生活,朝阳带来了绯红的黎明,讲台上的红漆如天边的火烧红,映红了一片天空。 
【点评】这是一篇动人的小小说,本文的成功在于构思的精巧和白描语言的使用。作者从新学期写起,追溯到过去的乡村教学状况,再回到眼前的校园新貌,首尾呼应,展现一位志在转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农村教师形象,并揭示教育在提高村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上的作用。其中,“红漆讲台”承载着人们对教育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叙述上客观、简洁,平淡,不事雕琢,结尾两段对讲台的描写颇有深意。 
与课桌攀谈 
六月的夜晚,星星无视我的紧张,悠闲地悬挂苍穹,冲我调皮地眨眼。我抚摸着课桌,开始了心与心的交流。 
我问课桌:“对不起,老兄,初三功课繁重,我每天往你肚子里塞那么多东西,你生气吗?” 
课桌吃力地伸个懒腰,说:“傻孩子,我怎么会生气呢?我当然希望小主人你能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成功哪!”课桌发出爽朗的笑声。 
我苦笑了一下,喃喃道:“只怕会让你失望……” 
课桌说:“有一份耕耘,就在一份收获。我们来共同努力,一起等待花开,好吗?” 
我望望窗外,可花儿无视我的忧郁,灿烂地绽放,散发着幽香。我回头对课桌说:“你真的愿意与我一起奋斗?” 
课桌一拂额前的刘海,轻轻地笑着说:“那当然。” 
“那我以后可天天往你肚子里塞东西了,我要把书本啃薄,我会让记忆帮忙的。老兄,你可得受委屈了。” 
课桌说:“那有什么!当你挑灯夜读时,我还会陪着你;当你累了时,我就当你的床板,你就叭在我肩上睡吧!材料什么的,你就往我肚子里塞吧。奋斗了,拼搏了,就是好样儿的。” 
我感激地说:“对啊!勤能补拙是良训。我会好好儿奋斗的。爸爸那背对烈日面朝黄土的情形历历在目,还有妈妈冬日里那双干裂的手让我感到心痛,我时常觉得,老师那殷切的目光充满了对我的期待,我感到肩头上有千钧的压力,我突然发觉自己一下子成熟了许多。我不再撒娇,我不再大嚷大叫,我只是沉默着。” 
课桌说:“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我见证了你的艰辛奋斗,我了解你是天资聪明的女孩。爱因斯坦说过:艰辛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成功。祝你好运。” 
我热泪盈眶,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奋斗的泪泉。”我相信,艰辛的劳动不会白费,花开的日子将会来临。 
临别时,课桌充满信心地说:“成功的花为你而开放。”我回头冲他笑了。 
夜幕中,我自信的笑靥在星光下闪耀。 
【点评】文章用类似于童话的拟人化手法,通过“我”与“课桌”的对话,表现初三少年的心理世界。这比直接描写作者自己的内心,自然要高明一些。文中对话描写较生动,“课桌”的口吻俨然一个慈祥的长者,开头、结尾在表达上也较有色彩。引用鲁迅的名句似乎作用不大。 
  
书包里的另一个世界  
鱼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你的身体里。”水说:“我能感受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的心里。”——题记 
你也许会诧异,不就是个书包吗?能特别到哪里去?里面怎么还会有另一个世界?别急,待我一一道来。 
从小我就有个坏习惯,不吃早饭。每天早上总是急匆匆地背着书包就冲出家门,哪里还会有时间吃早饭呢!因为这个,我被妈妈骂过无数回,所以我和妈妈关系总是很僵。可每次到了学校,就会发现书包里多了一个汉堡和一袋牛奶。无疑,这一定是我的奶奶装进去的。吃着奶奶为我准备早餐,我总能感受到奶奶对我不尽的关爱,同时也不忘数落我的妈妈:“哪有这样子的母亲?成天只会数落我的不是,一点也不关心我!”这几乎是我每天都要例行的公事。 
直到那天,奶奶生病住进医院,家里只有我和爸妈。“那样疼我、爱我的奶奶不在我身边,以后早上要挨饿了!”我不禁想到了这一点。和以往一样,到了学校,我又打开了书包。明知道什么也没有,可还是打开了。“咦?这不是我最爱吃的汉堡和牛奶吗?奶奶不是病了吗?这是谁放进来的啊?”我感到万分诧异。当我去看奶奶的时候,她终于告诉我真相:“楠楠啊,这么多年来,你书包里的早餐都是你妈妈为你准备的呀!她怕买的早餐凉了吃对你身体不好,就去学做汉堡。为了不让你发现,她早早就起床为你准备,然后又偷偷地塞进你的书包。她一直都不让我告诉你这些,可看着你们母女俩整天吵,我,我……”奶奶的眼眶满是泪水,而我早已经泣不成声。“原来是妈妈做的!她一直都爱护着我,可我却……”走出了病房,我头也不回地朝家里跑去,朝着妈妈奔去! 
我一直都感受不到妈妈的爱,却不知自己一直生活在妈妈的关爱之中!生活在妈妈的心里!因此,我的书包里多了一个世界,一个被爱充溢着的世界!一个散发着母爱的清香的世界! 
【点评】在初中生作文中,母爱是一个永恒而又通俗的话题。本文的特别之处,是借助书包里隐藏的一个充溢着爱的世界,表现一种深沉的母爱。文章巧妙设置一个误会,当迷底揭开时,那无语的母爱便突显出来了,这使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反差,文章便有了跌宕。 
  
黑板+粉笔=粉笔+黑板=爱  
不论黑板+粉笔,还是粉笔+黑板,我知道,它们的结晶都是爱,爱,爱!——题记 
  
1965年,老子在一所乡村学校教学。 
2005年,儿子在一所乡村学校教学。 
A 
春天来了,满园的桃花、梨花、李花都散发着清香,是甜?是快乐?而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了千家万户,人们不再吃大锅饭了,农民不再受穷了。 
老子是一所乡村小学的教师。 
在课上,他总是把自己心中的“墨水”都吐给学生。他告诉学生:黑板是公用的,你们有什么想写想画就写吧、画吧。 
同学们都知道,老师是把自己比喻成黑板,把他们比喻成粉笔。老师希望同学们有疑问就去问老师。 
在那时,教学总是以老师为主,学生总是乐意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没有黑板,哪有粉笔? 
B 
在一个新的世纪里,科学教育已不再落伍,而这教育把重压寄托给学生。 
儿子在一所乡村学校教书。 
在课上,老师坐在椅子上,让同学们自由讨论,让同学们发挥想象的空间,老师则在一旁作引导。 
教学上,儿子总是视学生为上帝,他则是“上帝”的仆人。 
儿子告诉同学们:他自己起引导作用,你们有什么疑问要互相讨论,到实实在在想不出来的份上,再来找我。 
他说粉笔是有限,是用钱买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在黑板上乱塗乱画。 
同学们也明白:老师是黑板,粉笔是他们自己。 
  
后记: 
星光下,老子和儿子坐在一起。他们各自谈论自己的教学。他们最后的共同语言是: 
不论黑板+粉笔,还是粉笔+黑板,我知道,它们的结晶都是爱,爱,爱! 
黑板+粉笔=粉笔+黑板=爱 
【点评】这是一篇构思巧妙、颇有深意的作文。小作者选取一对当老师的父子,简洁地叙述两人截然不同的教学风格,为我们讲述了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教学的不同,揭示教学观念的变化。更为可贵的是,作者敏锐地发现,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也许不一样,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才是教育的真谛!在这里,主题得到了升华。 
  
无奈课本  
生活中注定了有得便会有失,可我一直认为那只是书中的童话。直到有一天,睛天的离开,才使我恍然醒悟。只可惜,它太沉,太重。——题记 
彼岸是有很多花的,那里有美丽的仙子,可爱的动物,以及那素朴的平凡的人。我的哥哥睛天总是用那美丽的图画带领我去诠释彼岸,他的瞳孔中透露了他的渴望。我知道,总有一天,他会飞往那里,只不知是哪一天…… 
依旧是夕阳,依旧是那般深沉那般凝重,在森林的尽头有着我们的身影,大树都记着呢!晴天说这里是一个能看到第一缕阳光的地方,只有这里是希望的开头。我总是学着他的样子,指着夕阳的那边说,看,那就是彼岸。 
晴天长大了,他看很多很多的书。他告诉我童话世界里的幸福与美满,告诉我童话里的凄苦与不堪…… 
于是我幻想着这一切的深邃。丑小鸭变成白天鹅飞向蔚蓝的天空,大海深处小美人鱼的矢车菊花瓣,白雪公主与小矮人在森林里嬉戏,卖火柴的小女孩被冻得通红的手…… 
多么美好而又无奈的童话。淡淡的忧伤在他的眼里,再用我们的眼睛将它扩大,它就添上了朦胧的色彩。 
晚霞烧灼了天空,神秘了渔歌朦胧了森林,依稀是花朵的模样,那般灿烂,那般绚丽。只是今天它们似乎忧心忡忡,是因为太阳下班了吗? 
晴天依旧为我诠释夕阳,讲述彼岸,除了矢车菊花瓣的小美人鱼。他拿出了一叠厚厚的书,愤忿地拿起一本拼命地撕。我感到不安。待安静后他说他要走了,因为这些我未曾相识的“课本”。“哥哥,那里是彼岸吗?”蓦然间我才发现,那原本在他眼中灿烂如隔世的地方,只是灰色的绝望。 
在走之前他对我说,他再也不能为我摘到彼岸的花了,因为那只是童话里才有的结局,我们的彼岸只能乘着课本渡过,到达。 
哥哥走了,义无反顾却忧郁得如夕阳消沉。面朝大海,彼岸花开? 
只有孤独和寂寞才会让我读懂夕阳和那彼岸的花。哥哥,你听见了吗?那骨头里渗透的是应试教育的血。 
后记:“尘埃毕竟是尘埃,最后还是落到石头缝里,我眼中的泪水增强了它闪烁的效果。”——《尘埃落定》。 
【点评】读了本文,心中隐约有一种震颤之感。应试教育曾摧落过不少嫩叶鲜花,心有梦想哥哥晴天不幸成了其中的一叶。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作者不去直叙哥哥痛苦的经历和迷茫的心理,而通过美丽的彼岸和淡淡忧伤的童话意境,营造一种隐约的、闪烁的忧郁氛围,让读者感受到悲剧的沉重,催促人们思考:对如花的少年来说,哪里才是他们应该到达的彼岸?那彼岸是否只有乘坐课本才能到达?读后,我们除了心情沉重之外,不禁还要赞叹小作者的才情。 
 【佳作欣赏】 
语文课本——我眼中,你最美  
如悄然飘落的冬雪,如淅淅沥沥的春雨,如夏日浓荫里沙沙而过的风,如轻轻随风舞动的秋叶,语文课本抢着美丽的裙裙从我身旁走过,翩跹如蝶,轻盈如风。 
语文课本——我眼中的你最美。 
杨慎道:“言之精者为文,文之精者为诗。”诗文之佳作可以悦性情,明心智。 
我梦想,置身于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登上齐鲁的泰山,在云雾飘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我梦想,夜泊秦淮河畔,在悠扬的笛声中,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美景;我梦想,坐在故乡的明月下,体会“稻花香里说防守的喜悦。 
每每手捧着你,畅游在浩淼的文学海洋之中,我总感到心旷神怡,受益非浅。 
困难时,李白告诉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孤独时,王勃说:“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疲惫时,品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被别人的误解所中伤时,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呵,语文课本,美丽的你让我爱不释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看到了屈原在报国无门的漫漫长夜中苦苦挣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看到了范仲淹一生高尚的政治追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看到了曹操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 
多少次梦回金戈铁马战场,奋力杀敌凯旋对镜贴花黄…… 
多少次与苏东坡共赏皎洁的明月,体会乐观旷达的情怀…… 
多少次与郭沫若徜徉于天上的街市,信手采撷满天的星星…… 
语文课文,你赐我睿智,教我良善,诫我真诚,赋我美丽。你芬芳了我的书房,缤纷了我的生活,丰富了我的思想,拓展了我的想像。我将用我的真心去品味,去咀嚼,去体会…… 
语文课本——我眼中的你最美。 
  
粉笔灰的味道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几个孩子靠在简陋的学校门口,睁大眼睛向远处张望着。今天,村长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一个城里的女教师要来教书了。渴望上学的孩子们早早地来到了校门口,带着欣喜也带着疑虑。老师会嫌我们脏,嫌弃学校破而离开吗?已经有好几个教师从这所学校离开了。 
一会儿,村长扶着那个女教师来了。孩子们惊讶地发现:老师是个盲人。在安顿好老师后,村长告诉孩子们,她是个优秀的老师,只是一次在吹讲台上的粉笔灰时,不小心被放在讲台上的圆规伤到了眼睛,所以……孩子们心痛地说:“那,那老师走路会不会摔倒啊?”村长笑了:“不用担心,老师多年来早就习惯了。虽然看不见,但她能做很多事,还写得一手好字呢!”孩子们互相看了看,便跑出了屋子。 
第二天,村长发现教室里凹凸不平的地板被填平了。孩子们高兴地说:“这样老师就不会摔倒了。”她进来了,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在做完自我介绍后,她走向讲台,摸索地站到讲台前,面对着黑板,轻轻地吹去了讲台上的粉笔灰。孩子们想起从前的老师冲着他们吹粉笔灰,粉笔灰飞到眼睛里,难受得直流泪……他们争先恐后地叫道:“老师,老师,为什么你要朝自己站的地方吹粉笔灰啊?”她笑了:“因为老师知道你们的肺嫩,但是老师不怕啊。还有一个秘密,就是老师喜欢粉笔灰的味道。”孩子们就想着,自己从没有闻过,也许很好闻吧,所以老师喜欢。 
于是,每节课上课之前,这个老师总是走下讲台,背着孩子们吹粉笔灰,这个动作一直持续了三年。 
终于有一天,老师病倒了。医生说,是肺炎,以后最好少与粉笔灰这类伤肺的东西打交道。孩子们这才明白,并不是粉笔灰有什么好味道,而是老师怕伤到他们的肺啊。孩子们趴在老师的身上哭了。村长劝她进城治疗,她不去。几天后,她来上课了,她没有看见,讲台上已经没有一点粉笔灰了——孩子们已经擦干净了。她照例走下讲台,吹那没有一丝灰的讲台,而孩子们此时却闻到了一种味道,老师用爱浸透过的粉笔灰的味道…… 
  
粉笔唰唰(改为:粉笔·老师)  
“唰唰……”粉笔在黑板上走过,留下了一行行清晰的字,可它却在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边缘。看着纷纷飞落非粉渣,如同白雪悄悄地降临,匆匆地消亡。你可注意到,当你看到它用自己矮小的身躯在黑板上挪动时留下的字迹后,它的生命也在减少。 
它无怨无悔,只为我们能翱翔在知识的宇宙里;它无私奉献,只为我们能吸取更多的知识学识;它忍辱负重,只为我们能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学习。它不在乎别人对它的看法,也无视自己用后被别人抛弃,它只是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生。同学们只知道它能写字,却不知道它也为了我们受苦受难。听,它说:“我们不重要,只要你们获得了知识,这才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它是多么伟大、多么善良。可我们呢?有些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课,下课还要乱扔粉笔,更不可理喻的是,他们竟然用脚踩碎了一个美丽的心灵。他们可恶,可粉笔却当作小孩无知,一次又一次地任他们玩弄、踩踏。 
同学们,醒醒吧。你们看到了吗?看到了吗?它是多么的伟大可敬啊。不仅为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明天,更为我们付出了它短暂的生命。小小的粉笔或许对我们来说不起眼,但它却不在乎,只知道替我们无怨无悔地开拓一条辽阔的大道。它不求回报,也不眷恋环境的好坏,只要有用着它的时候,它会奋不顾身。 
老师,一个既平凡又普通的称呼,可他们却做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他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领着微薄的工资,无怨无悔地为我们付出了一生。看着银发悄悄爬上他们的额头,我沉默了。老师的一生,在我们身上灌注了多少心血,培育了多少桃李——我想,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因为他们教的学生太多太多了,付出的艰辛汗水也太多太多了。谁了解他们的感受,谁又在远处倾听老师心里的欢喜? 
我在此起誓,定会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报答老师对我的培育之恩,老师珍重,愿你们的桃李满天下,事事如意! 
  
悠悠粉笔情  
遥看轩辕,笑谈风云,不煞风景,唯闻人生,起落漂浮间,把握住粉笔,把握住人生。 
——献老师 
徐志摩的一首《再别康桥》让多少学子感触万分,偎依在校园柔波似的心胸,万般滋味在心头,老师的情意,老师的温情,在心间弹奏着一曲赞歌,牵动着心弦,让热泪滴落在校园温馨的土地上。 
您的身后,是熟悉的黑板,您的面前是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以一种虔诚立于三尺讲台,以三寸粉笔书写人生。 
面对一双双迷惘的眼睛,您理性的话语荡过每个分叉路口。默默无言中,您固守着粉笔的白,黑板的黑,孤灯的黄。 
日复一日中,岁月染白了您的黑发,时间压弯了您的脊梁,然而您却笑了,您把希望寄于指间,而春天在那儿焉然冒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桃园的妩媚的阳光中,您凝视着一朵朵似开未开的桃花,萦绕着无限的期望,挥洒着您辛勤的汗水,灌溉了含苞待放的花儿,这是一幅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褪色的画。 
在我失败的时候,您微笑着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一句朴实而又意味深长的话语,让我重新扬帆起航。奋斗的过程是一把辛酸泪,但是有了您的陪伴,生活变得如此多彩,您告诉我,汨罗江畔有屈原的“世人皆浑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历史长河中有“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您告诉了我深奥的哲理,让我不仅懂得了书中知识,更让我领悟到如何处人面世。 
飘悠悠,飘悠悠,粉笔的光芒在四洒着,教室里便有了书香的味道,粉笔一丁点儿地耗尽了,留下了让人深思的几何人生,留下了千古旷世神韵的诗篇…… 
老师的人生,有桃李的芬芳,有浓浓的深情,就让我为可爱可敬的老师,和零星的粉笔颂上一首诗吧: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主,只有香如故。 
  
  
被遗弃的书包 
岁月无止境的向前流逝,慢慢地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我的生活。 
偶然有一次,我在角落里看到一个被我遗弃的书包,那还是一个很新的书包。记得那时我是死活缠着妈妈让她买的。现在却只能静静地躺在这暗无天日的地方,灰尘的讥讽。 
我已经很久不用书包了,因为——潮流。那时,很少人再有背书包的了,当我知道了这个情况后,我便毅然舍弃了书包,而跟着“现代人”一起赶潮流了。 
我突然记起一句话:“在一个时代被称为‘呸’的东西,在另一个时代却被称为‘酷’。” 
这就是潮流的真正的意蕴了吧? 
在这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有多少人和我一样舍弃了刚买的书包而我的是想让自己也可以名副其实地成为“现代人”的一员呢。 
大家总是在不断地追赶新的事物,而却不知道它的意义在何处。 
在网上经常能瞧见一些新奇的词:“粉丝”、“FS”…… 
“粉丝”就是英文“Fans”——“FS”不就是现代中文词里的谐音“服饰”,可为什么不用直接的词语来表达,而非要用这些怪异字来代替。答案无疑只有一个——潮流嘛。 
可是,这在另一方面却无疑是辱没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生为中国人,就要以自己的国家,以自己的文化为荣。就要向世人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而不是以它来当作一个材料而来当作一个笑话,这无疑是中国文化的莫大耻辱。 
赶潮流,这并不是坚决反对的,但只是想呼吁大家,在自己赶潮流的时候,是否遗弃了自己,遗弃了尊严。 
我醒悟似地拿起了这个被遗弃的书包拍掉它的灰尘,它依然还很新呢? 
人类真该反省自己了! 
  
  
粉笔颂 
“16号,擦黑板女生怦怦地走上讲台,拿起宛如千斤重的黑板擦,黑板上留下的模糊不清的字迹写满了她的怨恨,“讨厌,粉笔灰弄得满头都是。”她喃喃自语地从我身边走过,我不禁心一颤,被她那句宛如寒风般的话割伤,我的心好痛好痛…… 
粉笔灰讨厌吗?难道粉笔牺牲自己的精神震撼吗?言尽于此,我不禁想起了伟大的人——教师。 
教师,多么神圣的职业,它像蜡烛、粉笔一样伟大,手握粉笔写出了对学生们无尽的爱,对学生倾囊相授的知识和无言的关怀,就是不写那句“我是伟大的人”。教师默默奉献,正如粉笔将自己的一生印在黑板上,留下了些许的无奈。惆怅,光阴似箭,岁月不饶人,我想多为教育事业奉献,还有许多孩子正用渴望的目光盯着我,我不想这么早离开岗位…… 
教师是圣人也是人,额头上出现了道道皱纹,我知道那是被一把叫做“担忧”的刀雕刻成的。同样的,粉笔灰也在教师头发上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仿佛他们是一体的,每个教师都是一位天使,但是为了孩子们,他们藏起了飞向天宫的翅膀,在人间逗留。为了学生,他们呕心沥血地批改作业,为了学生手中的成绩单,他们不喋不休地翻练习题,复印给学生,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他们双鬓斑白,苍颜白发,仍不辞劳苦,一心一意地无私奉献。 
粉笔是短小的,掂在手里不过几克,但是不是渺小的,它有自己的贡献,它是教师的影子,每一支粉笔上都写满它与教师之间的不解情缘。 
轮到我擦黑板的时候,我拿起黑板擦不禁黯然神伤。我擦去的是老师的心血,我成了罪人。晚上,我辗转反侧,好不容易睡着了。睡梦里。一支粉笔从天外飘来,它告诉我,不必为此难过,它不想留下功绩让人赞扬,我不记得我有没有答应它,但我记得它来的乘坐五彩云,与它携手同行的是教师! 
  
  
课本中的风花雪月 
课本,凝聚着专家们的哲思,迸射着智慧的火获,犹如一泓甘泉纷渴望甘霖的人们以心的滋润。                     
——题记   
陆游说:“读书本意在黎明”。 
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天佑说:“各处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辱,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课本,以其伸性的光辉渗透于他们心中,使其奋发图强,但同样也以柔柔细语牵动着我的遐思。 
传送心的痴迷 
古人云:“读书有三境。”一、昨夜西风碧凋树,望尽天涯路,此乃第一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此乃第二境。醉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乃第三境。所以我对课本的执着也与日俱增。 
当别人迷恋QQ聊天室,兴趣于NBA,欣赏NBA时,我总会吮吸着课本的精华。 
我为屈原的遭遇扼腕不平,我为李清照的蹙眉千度默默感伤,我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出世二激动不已,更为朱自清的《春》的缠绵悱恻而拨弄柔肠。课本中风花雪月果然不斐。 
课本让我轻松 
曾为一次失败,辗转反侧,夜不成眠;曾为一次邂逅,殚精竭虑,蹙眉千度;曾为一次离别,两颊汪洋,泣不成声。这时,总为有课本,它抚平了内伤。“胜败乃兵家常事,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我笑对失败。“和你笑过的人可以忘掉,和你哭过的人永远铭记”,我谨慎择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对友人的离别感伤不再是一张张写满思念的华笺。 
课本中的风花雪月又一次让我轻松。 
课本让我坚强 
课本启发我:假如我是磷,一定要做坚强不屈的红磷,不学那摄氏40度就忍受不住煎熬的白磷,做人要坚毅、刚强。 
课本昭示我:倘若我是铁、一定要做坚硬的不锈钢,不学那墙角上的废铜烂铁,做人不要追随他人,随世浮沉。 
课本昭示我:假如我是鱼,那么一定要跃过龙门,不要学那池塘中的小鱼小虾,没有斗志,一生平庸。 
课本,这满载风花雪月,总给我带来新鲜,带来顿悟,相信课本,热爱课本吧!我们的人生将因此绚丽缤纷。 
  
  
文具盒里的秘密 
记得那是不久前的事,那次我再次流下了男儿泪。 
那次,母亲突然感到胸很闷,后就是检查……我以为没什么事,于是就先去上学了。可放学回来,母亲不见了,我询问姐姐与哥哥,可是他们就是不肯说,最后守门的老爷告诉我母亲病得很严重,听说得了肿瘤,我呆若木鸡,我不语,因为我知道妈妈不希望看到我这样。我只是慢慢地回到自己的书桌,拿出文具盒,贴上了…… 
自从那以后,我变得坚强,决不轻易流泪,因为妈妈也像我一样,正在进行手术,她是那样的坚强,因为她心目中有着一种信念与希望,每当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就打开文具盒,静几分钟,就变得更加有信心。当我考试考差时,我就打开它,静看后,就变得乐观起来,当我与别人产生误会或与兄妹吵架后,心情不好时,打开它,我会学会坚强、忍让,当我……因为我每次都是自己一个人悄悄地看,决不让同学翻动我的文具盒,否则我就会对其非常的生气,因此我的文具盒只有我一个人翻开过。 
姐姐、哥哥也觉得我不正常,经常夜晚一个人翻动文具盒,看着文具盒发呆,于是他们也想知道文具盒里的秘密,甚至有一次姐姐去翻它,我急忙抢过来,把姐的手都咬肿了。 
直到有一天。哥哥与姐姐偷偷地打开我的文具盒,他们也呆了,无语……直到我进来,他们紧紧地把我拥抱在一起,我也知道他们知道了,我存积了很久的泪水,终于忍不住一涌而出了。 
今天,我翻开我的文具盒,那张母亲与父亲的合影,仍贴在上面,依然是那样的清新、美丽,在我心中永不褪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