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山东省东营市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一)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25  | 
 
 
 2007年东营市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一)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中学   高伟峰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中学生阅读面的狭窄和阅读层次的浅薄,造成了学生人文精神kuì乏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学生能否拥有丰富有益的课外书,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① 薄                   ② kuì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摆脱将语文课程视为技术性语言训练工具的观念      。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应是       人的生命内涵与生命意义。语文新课程需要建构一种生命形态的、过程性的、富有超越品质的文化运行      。 
      A.束缚   关注   模式           B.桎梏   关心   模式 
      C.桎梏   关心   形式           D.束缚   关注   形式   
    3.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楹联应对活动,其中给出的一则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你对出下联。(2分) 
                                                                    
   4.填空。(3分) 
      诗人余光中参加一次文艺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词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词是: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                      。 
   5.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捕蛇者说》《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的作者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B.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战争,“手足”代兄弟,“桃李”代学生,“鸿雁”代书信。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是鲁迅写的散文。 
      D.《皇帝的新装》《蚊子和狮子》《丑小鸭》都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  
   6.根据提示回答下面的问题。(2分)  
      ①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从哪部作品中演绎出来的?  
                                   
      ②《水浒传》中的“智多星”是指哪一个人物?                
    7.背诵默写。(5分) 
      ① 杜甫《望岳》中表现作者的登临决心和豪迈壮志的诗句是“                       ,                     ”。 
      ②《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因由是“                          
                            ”。 
      ③《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  
                                    ”。 
      ④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                     ,                      
      ”来赞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⑤写出古诗词中与月亮有关的一个诗句。 
                                                                   
                                                            
    二、阅读(共 5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3题。 
      (一)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以:           ②期:           ③劳:            ④之: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分) 
      11.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3分) 
                                                                                  
               
                                                                                  
(二)(甲)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冰心《谈生命》 
      (乙)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宗璞《紫藤萝瀑布》 
      12.甲、乙两则选文对生命的感悟各有侧重,试分别加以概括。(4分) 
          甲:                                                                      
             
          乙:                                                                      
                                                                                  
   13.具体分析甲、乙两则选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3分) 
                                                                                  
          
      14.从上面文字中摘抄出一个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并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三)不要盲目“向沙漠进军” 
      人与沙漠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能否“和平共处”?在中国工程院公布的报告中,提出了人类与沙漠的正确关系应当是:人与沙漠和谐共存,既要避免“沙进人退”,也不要盲目地“向沙漠进军”。 
      报告指出,沙漠在地球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相互支持和制约,组成了全球的大生态系统。“人进沙退”的治理方式,只有在原先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从而造成土地沙化的局部地方,采取合理的恢复重建措施,才有可能。而总结多年来相当多的地方防沙治沙的正反实践经验则是:“人进沙进,人退沙退。”人类利用一些外来水源,可以在沙漠周边建设一些人工绿洲,但从总体上说,不应当也不可能消灭沙漠或“征服”沙漠。防沙治沙应定位于防治原有耕地、草地、林地的沙化。 
      报告强调,现在有一些关于通过植树造林而使“人进沙退”的典型,这需要加以分析,防止误导:如果是在本来可以长树的沙化土地上植树造林,恢复原来已退化的土地,当然值得宣传;如果在天然沙漠的边缘,利用外来水源植树造林,新建或扩大绿洲,但应注意到不挤占对邻近地区和下游的生态供水;如果在天然沙漠的生态系统条件下,抽取当地的地下水源,依靠灌溉,植树造林,其后果将造成大范围的地下水漏斗,使相邻地区的地下水位逐渐降低,导致相邻地区的天然植被衰亡,最终将威胁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利用沙漠边缘沙层中多年积存的少量土壤水,植树造林虽然可以成活并在一定期间成长,但在积存的水量耗竭后,不仅树木衰亡,而且将造成很深的干土层,使土壤沙化。这些最终造成环境恶化的“人进沙退”的经验都不应当宣传推广。 
 15.从文中看,沙漠在地球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理由是什么?(2分)  
                                                                                  
 16.从全文看,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向沙漠进军?(2分) 
                                                                                  
 17.盲目向沙漠进军有什么表现,产生了怎样的后果?(4分) 
                                                                                 
 18.有一个成语叫“人定胜天”,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看法。(4分)                                    
                                             
(四)空山鸟语 
      郭  枫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③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④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⑤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⑥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⑦还要做些什么呢?     
   ⑧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19.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那几种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3分) 
                                                                                  
      20.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摘抄出一句,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21.仔细阅读文章第④段,概括写出作者感到“悒郁”和“怅然”的原因。(3分) 
              
      22.你怎样理解第⑤段中作者的“梦境”?(3分) 
                                                                                  
             
      23.文章开头说“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结尾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试联系全文说明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写作(共 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孩子出于对母亲一时的气愤,跑出家门,对山谷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接着山谷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这个孩子有点吃惊,回来对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卑鄙的小孩说他恨我。母亲把他带回山边,让他喊“我爱你,我爱你”。小孩照母亲说的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有一个很好的小孩也在山谷里对他喊:“我爱你——我爱你——” 
      回声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的生命过程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的关系中。请以“回声”为话题作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答案:① bó   ② 匮    
      评分:全对得2分,答对1 个小题得1分。 
      2.答案:A 
      评分:选对得3分。 
      3.答案举例:赏名画如沐春风 
         评分:内容恰当、对仗工整得2分。 
      4.答案举例:他尚未落伍 
      评分:语言风趣、简练得3分。 
      5.答案:B 
      评分:选对得3分。 
      6.答案:①《三国演义》  ② 吴用 
      评分:答对1个小题得1分,共2分。 
      7.答案: ①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⑤ 举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评分:每题填对得1分,共5分。有错别字、增字、漏字该题不得分。第⑤题写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二、阅读(共50分) 
      8.答案:① 用、把    ② 希望、愿望    ③使……劳累    ④ 助词,将宾语前置。 
         评分:答对一个得1分,共2分。 
      9.答案:① 喝醉以后就回家,从不顾惜留恋。 ② 同我谈笑往来的,只有博学的人,没有浅薄 
      的庸人。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评分:答对一处得1分,共2分。 
      11.答案: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痛苦与快乐相生相成,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应感谢生命。 
      乙:生命中难免会遭遇挫折和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因而要热爱生命。 
      评分:答对一处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写法上都运用了借物寓理的写法。甲文借树木和江流比喻充满苦乐的人生。乙文则通过紫藤萝寄寓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  
      评分:答对写法得1分,分析恰当得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4.答案举例:“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以“瀑布”为喻,写出紫藤萝繁花盛开的景象,物我交融,抒发了愉悦欢畅的心情。 
          评分:写出语句得1分,分析恰当得3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相互支持和制约,组成了全球大生态系统,沙漠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评分:答对得2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只有在原先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从而造成沙化的局部地方,采取合理的恢复重建措施,才能向沙漠进军。(或:防冶原有耕地、草地、林地的沙化) 
      评分:答对得2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表现:在天然沙漠及其边缘,利用外来水、地下水或土壤水植树造林。 
      后果:挤占邻近地区或下游地区的供水;造成地下水漏斗;造成很深的干土层,使土壤沙化。 
      评分:答对表现得2分,答对后果得 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要辩证地看,一方面要肯定、相信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力;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适可而止,要与自然和谐共存,像文章所说的,既要避免沙进人退,也不要盲目向沙漠进军。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绿背黄纹的鸟,重复缠绵;山雀,短促嘹亮;鹧鸪,忽断忽续。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0.答案示例:“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本句把山雀的鸣叫声比喻为“轻快的音乐雨”,这是用人的视觉、触觉来描写听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雀的鸣叫声给人的美好感受。 
      评分:写出比喻句得1分,分析恰当得3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1.答案: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人不能永远像山雀那样欢乐,因为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是自然中可悲的族类。 
      评分:答对得3分。意思对即可。 
      22.答案:这是作者因听到鹧鸪的鸣叫声而勾起的对故乡的回忆,表现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评分:答对得3分。意思对即可。 
      23. 答案:憧憬自然,赞美生命,讴歌自由。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三、写作(共50分) 
      24.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项    目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① 内容20分20—17分16—13分12—9分8分以下 
            ② 表达25分25—22分21—18分17—14分13分以下 
            ③ 文面5分5分4分3分2分以下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