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同步训练 
 
(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1.正音:藻(    )荇(    ) 
2.划分朗读停顿: 
念 无 与 为 乐 者 
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 
水 中 藻 荇 交 横 
盖 竹 柏 影 也 
3.解释加粗的字 
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    ) 
遂至承天寺(    )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   盖竹柏影也(    ) 
4.翻译句子 
无与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下面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欣然起行(高兴地)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6.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_______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8.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心境。 
(须扣住“月”字概括。) 
(二) 
绍圣六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爱可畏。水崖有巨大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文题:游白水,作者:苏轼) 
9.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殆可熟物(    )    (2)循山而东(    ) 
(3)折处辄为潭(    )  (4)俯仰度数谷(    ) 
10.指出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 
(1)殆可熟物(    ) 
(2)雪溅雷怒(    ) 
11.翻译。 
(1)雪溅雷怒,可爱可畏________________。 
(2)击汰中流,掬弄珠璧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写于绍圣元年(1094年),是苏轼贬官惠州时所作。记叙了作者和儿子苏过从白天出游到晚上归家这一天的活动,着重写了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片断。 
13.《记承天寺夜游》和《游白水》中都写到了月亮,且都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前文是以________喻月,后文是以________喻月,形象生动;两文共同的写作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抓住两文中的比喻句揣摩。) 
  
参考答案 
  
1.zǎo、xìng 
2.划分朗读停顿: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3.高兴的样子  想到  于是  睡觉  共同,一起  发语词,原来是 
4.(1)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2)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5.A 
6.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7.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8.旷达(答“豁达”也对;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答“闲适”、“热爱自然”不对) 
9.(1)大概(2)沿,顺(3)就(4)走过 
10.(1)形容词的使动方法,使物熟 
(2)名词作状语,水花像雪溅,水声如雷怒 
11.(1)水花像雪溅,水声如雷怒,既可爱又可怕。 
(2)在江心划船,捧弄船桨击起的水滴,发亮似珍珠,圆月的影子沉浸的水里,洁白如宝玉。 
12.佛迹院、观山烧、玩江景 
13.比喻。水,璧;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