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学案3
  | 
 | 
作者:1298639281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9-17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桃花源记》学案 
草店镇中心学校叶新忠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中的“为、舍、之、寻、志、乃、其、鲜美、交通、妻子、无论、不足”等词语的意思;3、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用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4、了解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1、熟读成诵,注意古文的朗读韵律和停顿,不要将句子读破。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3、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文言文的学习方法:(1)多读  由于文言文的写作年代离我们久远,语言表达习惯不同,必须在反复朗读中培养语感,加深理解;(2)注意积累文言词语,特别是 “之、其、而、则、以、于、为、因、所、者、且、也、焉、乎、与”等常用的15个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注意实词的一词多意,一词多用,词语的古今异义等;(3)记住文言文的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五种句式的特征;(4)掌握正确的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的基本翻译方法有直译和意译。具体方法有:留、删、补、换、调、变。) 
【知识链接】 
   1、“记” 
   “记”,古时候的一种文体,相当于现在的“序”。《桃花源记》实际上是《桃花源》的序。 
2、走近作者 
陶渊明,东晋大诗人,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生于一破落官僚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彭泽令等职务。因不满当时士族把持的政权的黑暗,在任彭泽令不足三个月时即辞官归隐,并作《归去来兮此》以明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清贫生活,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极其在农村的生活情景。代表作品有:《归去来兮此》、《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3、了解背景 
东晋末年,士族地主把持朝政,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晋恭帝自立称帝,建立了历史上的南朝宋政权。饱经战乱的人民渴望过上安定的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这一时期所作,代表了民众的这一心声。 
【自主学习】 
1、借助工具书,朗读课文30分钟,注意句子的停顿,争取在这30分钟内将课文背诵下来。同位或小组内相互检查。 
2、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理解“学习目标2”中的词语的意思,并抄写在笔记本上。 
3、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遇桃花林→                                                    
【合作探究】 
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翻译时注意直译关键的文言词语。 
2、将译文、原文进行对照阅读,各小组从下列问题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进行探究并准备全班展示: 
(1)渔人“忽逢桃花林”是有意寻找还是无意相逢? 
(2)渔人见“山有小口”,为何就敢“从口入”? 
(3)桃花源的人听渔人“具言所闻”后,为什么“皆叹惋”?(答题提示:a、渔人都讲了些什么?b、桃花源的人生活怎样?) 
(4)读了课文,桃花源给你怎样的印象,请用几个词语进行概括,并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印证。 
(5)渔人回来后,“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缘何没有找到桃花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思考提示:结合课后习题二。) 
【展示提升】 
1、规定内容展示(即“合作探究”2中的问题探究结果。) 
2、自由展示(背诵、默写、解释重点文言词语、回答课后的问题、谈体会、质疑……) 
(说明:教师或全体同学对各小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打分,结果记入该小组的学习档案中,每周一评比。) 
【巩固反馈】 
一、小组内组长安排相互检查背诵课文原文和译文。 
二、完成下列巩固习题。 
1、《桃花源记》选自《             》,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有                                                                                   
2、在下面的括号里写上汉字或注上拼音。 
huò(    )然   yǎn(    )然    qiān(     )mò(     )   yì(     )太守    bīn(     )纷 
垂tiáo(    )    叹wǎn(     )    刘子jì(     )    便要(   )还家    遂(    )迷 
3、对照注释,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为业:           夹岸:         杂:                异:           穷:       平旷: 
属:             悉:           怡然自乐:          咸:           问讯: 
4、古今词义辨析 
鲜美:古义(        )今义(             )  交通:古义(       )今义(               ) 
无论:古义(        )今义(             )  如此:古义(       )今义(               ) 
缘: 古义(         )今义(             )  妻子:古义(        )今义(              ) 
绝境:古义(        )今义(             )  延:  古义(        )今义(              ) 
    规:古义(         )今义(              ) 
5、一词多义辨析 
        武陵人捕鱼为业(       )     便舍船 (         )        寻向所至(           ) 
为                             舍                         寻 
不足为外人道也(       )     屋舍俨然(        )         寻病终(            ) 
忘路之远近(        )                   复前行,欲穷其林(          ) 
之  渔人甚异之(        )                   其中往来种作 (             ) 
南阳……闻之,欣然规往(      )     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既出,得其船(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见渔人,乃大惊(        )                  处处志之(           ) 
乃                                        志 
         乃不知有汉(         )                     寻向所志(           ) 
6、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1)屋舍俨然:                 (2)便要还家:              (3)阡陌交通(         ) 
(4)欣然规往: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句是(      ) 
   A、忘∕路之远近。     B、中无∕杂树。     C、乃∕不知有汉。     D、后∕遂无问津者。 
8、出自本文的成语很多,请理解下面成语的意思: 
世外桃源:                                                                            
赫然开朗:                                                                            
怡然自得:                                                                            
无人问津:                                                                            
9、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3)复前行,欲穷其林。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体现桃源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 
  D.停数日,辞去:辞去,告辞离去 
 13、对下面句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悉如外人”,“逐与外人间隔”两句中的“外人”意义相同,都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B、“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两句中“要”“延”意义相同,都是“邀请”。 
  C、“具答之”,“一一为具言所闻”两句中的“具”意义相同,都是“详细”;。 
   D、“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两句中的“为”意义相同,都是“对、向”。 
1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B、村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 
  C、村人“皆叹惋”,是因为他们听渔人叙述了来此的经过。 
  D、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 
 15、文中桃花源人听了渔人的介绍“皆叹惋”的原因是(   )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他们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为时间的匆匆流逝而叹惋。 
16、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忆紧张工作一天后所取得的成果自有一番怡然自得的感觉。 
B、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C、生活的重压和亲人的叛离,使得他总想脱离尘世,进入一个世外桃源。 
D、那些书的封面五光十色的侠怪小说,渐渐变得无人问津了。 
1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政府不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B、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  
C、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能否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D、在第49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了五个项目的比赛。  
 
作者EMAIL:1298639281@qq.com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