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散文结尾常用的几种方法
  | 
 | 
作者:mqzxfzh68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8-04  | 
 
 
 例析散文结尾常用的几种方法 
 
                                                                                                              马桥中学 冯朝晖 
 
             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明] 谢榛《四溟诗话》 
 
    古人要求文章的结尾应像豹尾,简洁明快,收束有力,意蕴深长。清代李渔曾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有文采的结尾,耐人寻味,也会让评卷老师爱不释手。因此结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文的优劣、得分的高低。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提到的写作目标共有十点。其中第四点提到“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第七点提到“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这些都涉及到文章的结尾要求。由此看来打造和拥有靓丽的“豹尾”,才能赢得阅卷老师的“芳心”。 
 
    好的结尾评价标准是什么呢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写作的评价有这么一点:“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和写作经验,笔者认为好的文章结尾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创新性。即风格迥异,与众不同;2、思想性。即发人深省、韵味无穷;3、艺术性。即开合自如,文采斐然。 
 
   下面主要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的篇目为例,来分析散文结尾常用的几种方法,并附上练习加以体味巩固。 
 
一、水到渠成法 
 
即指行文流畅,顺其自然,合乎情理,一气呵成。 
 
(一)示例: 
 
 例1、端木蕻良《土地誓言》(七下P65) 
 
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的一切污秽和耻辱。 
 
       评析:作者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压抑了十年之久,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奔突、在燃烧,终于在文章的末尾喷涌而出,一泻千里。 
 
例2、  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七下P97)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评析:在对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截然不同的“说”和“做”进行具体的描述之后,再采用近乎对偶的语句,顺其自然地对其人格进行高度的概括。句式短促,音调高昂,给人以激励、鼓舞,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练习: 
 
 体味鲁迅先生《社戏》(七下P128)结尾的含义和作用。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二、画龙点睛法 
 
即指水落石出,一语中的,篇末点题。 
 
(一)示例 
 
例1、老舍《济南的冬天》(七上P57)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评析:结尾反以“冬天”限制“济南”,向读者强调,他最后要抒发的是对“冬天”这个特定时节里的济南总的观感。不但与开头相呼应,而且进一步点题,洋溢着赞美喜爱之情。 
 
   例2、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七下P21)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评析:花儿落了,不仅指垂落萎谢的夹竹桃,也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告别人世。既回应前文,又篇末点题,充满浓浓亲情,结构严谨周密。 
 
   (二)练习:体味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伟大的悲剧》一问结尾的涵义(七下P171)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伟大的悲剧。 
 
三、首尾照应法 
 
       即首尾相顾,浑然一体。是最常见的结尾方法之一。 
 
 (一)   示例: 
 
 例1:郑振铎《猫》(七下P208) 
 
     开头: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结尾: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评析:点明中心,照应开头。表达自己因主观臆断导致猫死掉的那种后悔愧疚之情,告诉我们,仅仅依靠自己的强势和暴力,进行随意的惩戒,只会伤害无辜的生命。 
 
例2:林嗣环《口技》(七下P150) 
 
     开头: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结尾: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评析: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陋,不但与开头照应,更能反衬口技人演艺高超,突出了文章章的主旨。 
 
(二)   练习: 
 
体会朱自清《背影》(八上P65)结尾,思考为何再现父亲的背影? 
 
四、情景交融法 
 
即入境入情,虚实相生。 
 
(一)   示例 
 
例1;刘成章《安塞腰鼓》(七下P133)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它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是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评析:当鼓声骤停,人们依然沉浸在激情中还没有回味过来,这时再以鸡啼反衬寂静,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例2、沈石溪《斑羚飞渡》(七下P215) 
 
         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评析:在斑羚们成功飞渡之后,镰刀头羊显现出它高傲的本色,从容地走向死亡,用自己的生命为人类上了最悲壮的一课。它的身后留下的是什么?轻蔑?嘲讽?惊愕……在情景交融的品读中,引发读者精神的震撼和内心的反思。 
 
(二)   练习 
 
 品析鲁迅《风筝》(七上P110)一文的结尾。 
 
五、巧用修辞法 
          (待续)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