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中考二模试卷及答案
  | 
 | 
作者:王克礼  上传者:王克礼  日期:16-06-01  | 
 
 
 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初三二模试卷 语  文          
2016.5  
一、基础•运用(共23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共6分)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几千年前,当丝绸乘坐在骆驼的脊背之上,一路辗转向欧洲进发的时候,它就已经成为了东方技术与文明的传播者。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便开始养蚕、取丝、织绸了,其复杂工艺曾被中国长期(lǒng)断。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丝绸的品种丰富起来,主要分为绢、绮、锦三大类,其中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锦把蚕丝的优秀性能和美术结合,使丝绸不再只是高贵的衣料,而成为了可以进行创作的艺术品,大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很是深远,我们可以从丝绸店常用的对联“        ,经纶山海大文章”中,看出业内对它的推崇。秦汉时期,丝织业得到了大发展,丝绸贸易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丝绸贸易的推动下,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一直向西,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沿途聚(lǒng)了诸多的城市群及经济圈。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乘坐(chéng)            “里”字的第五笔是 “一” 
B.乘坐(chéng)            “ 里”字的第五笔是 “丨” 
C.乘坐(chèng)            “里”字的第五笔是 “一” 
D.乘坐(chèng)            “里”字的第五笔是 “丨” 
(2)理解文意,依据文中括号里的注音填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拢  拢          B. 拢  垄          C. 垄  拢          D. 垄  垄 
(3)结合文意,为文中丝绸店的对联选择上联,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驼铃古道丝绸路          B.银针绣出彩鸾飞 
  C.罗绮丛中花样新          D.锦绣乾坤真事业 
2.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1)-(3)题(共5分) 
“武”,甲骨文由“戈”(表兵器)和“止”(脚趾,表示行进)组成,表示持 
戈而行。由甲骨文可以看出,其造字本义是肩扛兵器,出征作战。而《说文 
解字》在解释此字时,采用了《左传》中楚庄王的说法,认为能止息兵 
 |   |   
 
   
     
         
          | 标题: | 
          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中考二模试卷及答案 | 
         
         
          | 文件大小: | 
          1616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王克礼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