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李娟《森林》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李娟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4-19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7分)
 林
李娟
①我们在森林里循着声音找到一只啄木鸟。
②森林里荡漾的气息是海的气息——亿万支澎湃的细流汇成了它的平静与沉寂。我们走在其中,根本是陷在其中,上不见天日,下不辨东西;脚下厚厚的苔藓浓裹的汁水,是这空间中所有透明黏稠的事物一层一层液化下来的沉淀。我踩上去一脚,瞬间陷入深渊。
③这森林,用一个没有尽头的地方等候着我们。隔着千重枝叶,目不转睛地注视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迷路了,我们背靠着一棵巨大的朽木喘息。然后安静,直到沉静。森林开始用一分钟向我们展示一万年。我们站起身继续向前。忽有遥远的叩门声,如心脏搏动般一声声传来,并且一声声让一切沉下去,寂下去。我们回头望向那处,仓促间绊了一跤,等踉跄着站起身来,恍恍惚惚什么都乱了——血脉搏动与视线混淆在一起,触觉与味觉难舍难分,疼痛逼入了呼吸。巨大的孤独从我们的脸庞抚摸到心灵——我看着这森林,惧骇深处全是忧伤。我想到了故乡,又想起了其实我没有故乡……我们这是闯入了谁的命运?陷入了谁的痛苦……环顾四周,发现这四下里居然只剩我一人,不知什么时候走散了。
④我大声喊着妈妈。我的声音四处穿梭,寻找,再空空地回来。回到我面前问我:“妈妈?”我跑了起来,弓着身子,在枝条下、灌木丛中飞快穿行。头发和裸露的手臂被挂痛的感觉从远处暧昧不清地传来。那痛感更像是谁努着嘴唇向脑子里呵气。我加快了步子。我已经想象到自己四肢布满伤痕地走出森林的情景——那时阳光普照,我却丢失了我的母亲……我扒开一丛灌木跳下去。爬起来,一抬头,妈妈正站在不远的空地上,看着我,竖一根食指在唇前。
⑤我们想,这自然界中恐怕再也没有什么力量会比森林更为强大吧?只有森林蕴藏着熊熊燃烧的火焰,只有森林是天地间最饥渴、最庞大的火种。它在自己的梦中是一片火海,它醒来就灼灼看着在梦中已经被它毁去的世界。它四季常青,它没有迸出火焰却迸发出簇簇四射的枝条。它死去后仍没有忘记留下一片片橘黄,赭红——尽是被焚烤后才会呈现的颜色。枯枝败叶的最后一笔激情便是极端的枯干凋残,便是等待,更为无边际的等待。
⑥我们湿漉漉地走出森林,像是从大海中被浪潮推上沙滩。我们筋疲力尽。我们最爱的那首歌,那首热烈、高亢、激越的歌,它什么也没能点燃,它一出口便被打得湿透,一句一句沉重,一句一句坠落。我们唱出一句,就忍不住泪水长流。……我们的歌声多么单薄,而世界多么强大……这森林是火焰与海洋交汇的产物,是被天空抛弃的那一部分——当火焰与海洋交汇,排山倒海,激烈壮阔,相互毁灭。天空便清悠悠地冉冉升起,以音乐的神情静止在我们抬头终日寻找的地方。而那些剩下的残骸渣滓,便绝望地在大地上向上方伸展着手臂,努力地想要够着什么……终于长到一棵树那样的高度,便开始凋零。
⑦我们在说这森林。说了海洋又说火焰,唯独没有说这森林中一棵平凡的树木。于是我们离开时,它便在我们身后轰然倒塌。……这是这森林所能制造出的最大声响。这一声响彻山野后,剩下更为广袤的寂静。这一声不同于山风林籁的任何一声,这一声只喊一声,终生只喊一声。这一声之后,广袤的寂静中回荡着“笃、笃、笃”的叩门声。妈妈,那又是哪一棵树呢?我们找不到。我们找到的时候,森林将它的咫尺之遥隐藏到千里之外。     ⑧我们在森林里目送一只啄木鸟远去。
(有删改)
 
8. 根据第②③④段内容概括森林给人的独特感受。(4分)
9. 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4分)
10. 文章开头和结尾使用了相似却又不同的句子,请分析其作用。(4分)
11. 综观全文,评析第⑦段的意蕴。(5分)
 

 

答案:

(二) (17分)
8.(4分)答案示例:安静沉寂的空间(或深陷其中难以行走);邈远的心理时间;身体的疼痛;内心的孤独、恐惧、忧伤;宿命感和乡愁;人类的平凡和渺小。
评分说明:答对任意4点即可,1点1分,共4分。 
9. (4分)答案示例:这句话写出了森林由众多树木构成,易于燃烧,所以说是“庞大的火种”;森林的常态是生命(四季常青),但死去以后,不仅色彩与火焰相似(橘黄、赭红),而且留下枯枝败叶等待燃烧,所以说“蕴藏”火焰而“饥渴”。比喻新颖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评分说明:火种、蕴藏、饥渴的理解各1分,修辞手法与效果1分,未结合文本酌情扣分。 
10. (4分)答案示例:结构上:首尾呼应,用啄木鸟贯穿全篇,显得整一;内容上:以小见大,用一只啄木鸟作为森林的代表;开头用“找到一只啄木鸟”提示读者两人刚进入森林,结尾用“目送啄木鸟远去”收束由森林引发的感兴。
评分说明:结构1分,内容3分。
11.(5分)答案示例:第⑦段告诉我们:树木是组成森林的最根本的生命体;它的倒塌声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因而不同于山风林籁;树木的生命只有一次,终其一生才有从开始到完结的全过程。作者在赞美了森林伟大的力量之后,也向读者展现了作为个体的树木脆弱的一面,借此提醒我们个体生命的价值和重要性。
评分说明:分析意蕴3分,评价2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心灵的呼吸》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北京市高考题)
陈启文《麒麟的舞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克·吐温《修表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西蒙《不一样的鞋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瓦·弗洛特《头条新闻》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亚·格林《礼物》阅读练习及答案
《怀乡的胃——秋风中的张翰事件》阅读练习及答案
鲍昌《新梅花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肖建国《爷父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练建安《药砚》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