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甲、乙两文,完11-13题。(共7分)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赛、孤、独、皮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两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 
乙 
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涤水。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环深映。有象耕雁耘①,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②,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乱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此中人为致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选自顾况《仙游记》,有删改) 
                   
注:①[象耕雁耘]大象大雁耕田播种。这是作者想象的天外世界的耕种方式,人已经从繁重的农耕劳动中解脱出来了。②[伏]同“服”,信服。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天下为公     为众所伏       不以为然 
B.讲信修睦     小信未孚       背信弃义 
C.女有归  云归而岩穴暝       殊途同归 
D.盗窃乱贼而不作  其中往来种作       作奸犯科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翻译:因此人们不单敬爱自己的亲戚,不单疼爱自己的子女。 
理解:这句话阐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指出每个人除了敬爱亲人、疼爱子女外,还必须按照社会分工承担起照顾矜、寡、孤、独等弱势群体的责任。 
B.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翻译:等到(李庭)再次寻访上一次的踪迹,但重峦叠嶂,再也找不到(以前去过的村落)了。 
理解:文章写李庭想再次寻访去过的地方,却难以实现,这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再难觅得异曲同工,暗示了这都是作者理想中的美好社会。 
13.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和谐的社会理念,这种“和谐”在两文中共同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睦,   (1)   。不同的是,乙文还发展了儒家“大同社会”的理念,关注到了   (2)   的和谐,具体表现为:自然环境优美宁静,   (3)   。(用自己的话概括,每空限10字以内)(3分) 
  
  
  
答案: 
(三)(共7分) 
11.答案:B(2分) 
12.答案:A(2分) 
13.(1)答案:社会安定,没有战乱        (2)答案:人与自然   
(3)答案:人们不随意杀生 
(3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