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4-08  | 
 
 
   教学目标:  
  1.建构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2.了解掌握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教学重难点:  
  1.建构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2.了解掌握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3.落实重点实词一词多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方法  
  1.快速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2.关注开头和结尾,初识主人公身份和性格。   
  3.抓时间、地点、官职和事件,把握主人公经历 。   
  把握人物经历及事件大概,要特别关注三类表示时间节点的词语:  
  (1)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这是正史人物传记的主要叙述线索,应当积累一些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大致了解一些古代官职的地位和职责。  
  (2)年号及皇帝变动情况。正史一般以年号纪年,皇帝的即位或驾崩,也往往是重要的时间节点,传记中特意交代,往往表明传主在旧朝和新朝的地位有所变化。  
  (3)泛指时间变动的词语。如“数日”“累年”“既而”“曩”“向”“旋”等。此外,正史以顺叙为主,但不排除有些传记插叙相关事迹。这些插叙往往通过“初”“先是”等词引出,需要格外留心。  
  二、文言文实词知识建构  
  (一)文言实词和虚词   
  1、文言实词和虚词,虽然近几年全国卷不再单独设题考查,但对文言文文意的把握、文言文断句及翻译的考查,都是基于对实词和虚词含义的理解;没有对实词和虚词含义的正确理解,就无法正确解答这些题目。因而,准确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并理解其含义,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   
  2、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这些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   
  (二)汉字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汉字形旁  
  1.植物类形旁:艹  木  禾  瓜 果 豆  
  2.动物类形旁:虫  犭 豸  鸟  隹 羽 鱼 牛 马   
  3.静物类形旁:山  氵 冫 土   阝贝  钅  刂   衤 纟   
  4.现象类形旁:日  气  雨    灬   宀   冖  穴   欠  
  5.人类形旁:   亻  彳  月  忄   页     礻  讠   扌  辶  廴  攵  
  (校长说:咱们清华人都是实诚人哪,欢迎是不掺丝毫水分的,所以我们就将“热烈”写成“热列”了。)  
  三、文言实词 : 一词多义  
  (一)词义系统   
  1、  本义:词的本来意义。  
  是通过分析字形和考核文献资料所得出的最早的意义。  
  2、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包括比喻义。  
  3、假借义:通过假借的方式产生的与词的本义、引申义毫无联系的意义。  
  (二)实词例说、回归教材  
  爱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贾谊《过秦论》)   
  吝啬、吝惜   
  译文: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2、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舍不得,吝惜   
  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   
  3、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诗经静女》 )  
  同“薆”,隐蔽,躲藏   
  译文:躲藏起来找不到, 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安  
  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抚, 使……安定  
  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2、沛公安在?(《鸿门宴》)      
  哪里   
  译文:沛公在哪里?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怎么,哪里   
  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    
  边界地方    
  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以…为边界   
  译文:越过别国而把远处地方作为自己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见识浅,鄙陋    
  译文: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见识浅,鄙陋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目光短浅  
  5、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训俭示康》    
  动词,轻视,看不起    
  译文:孔子轻视他器量狭小。  
  引   
  ①引而不发   
  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   
  ③左右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虞常果引张胜。(《苏武传》)  
  ⑤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  
  ①<动>拉开弓 ②<动>延长;伸长 ③<动>拉;牵引。④<动>招出;牵连 ⑤<动>掉转。⑥<动>退避;退却。  
  四、突破:其他重点实词一词多义建构  
  [考点阐释]  
  “多义实词”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多义实词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多义实词,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一  
  词  
  多  
  义 类型 阐 释  
  本义 词的本义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就词的来源来说,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意义,如“本”的本义是“草木的茎或根”;另一种是就词的应用来说,把词的最常用的意义当作本义,也叫“基本义”,如“道”的基本义是“路,道路”。  
  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兵”的本义为武器,后引申为使用武器的人,即士兵,又引申为军队,由此进一步引申为战争。  
  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武臣、重臣”,也比喻“坏人的党羽、亲信”。  
  (1)道:  
  词 义 词义关联  
  a.道理,规律;b.主张;c.取道,经过;d.风尚;e.思想,学说;f.途径,方法;g.道路;h.说;i.道义。 “道”的本义是“路,道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经过“引导”可形成一种“风尚”。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①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g)  
  ②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c)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a)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d)  
  ⑤策之不以其道(《马说》)(f)  
  ⑥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b)  
  ⑦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e)  
  ⑧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i)  
  (2)属:  
  词 义 词义关联  
  a.读“zhǔ”,这里指劝人饮酒;b.隶属;c.类似;d.类;e.连缀,撰写;f.通“嘱”,嘱托。 “属”的本义是“连接”。“撰写”正是把一个个字连接起来;“跟随”也是连接的形象描述。跟随某人自然“属于”某人一伙的,“隶属”当然是同一“类”被“管辖”的,“亲属”更是属于同一类的。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f)  
  ②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a)  
  ③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b)  
  ④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c)  
  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d)  
  (3)绝:  
  词 义 词义关联  
  a.横渡;b.断绝;c.穿过;d.与人世隔绝的;e.到了极点。 “绝”的本义是“绳索断”。由此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断”。比喻引申出“横渡”的意义。由“断”义可引申出许多意义:与人断绝关系叫“绝交”;气断自然就是“死亡,绝命”;路断了当然就是“到了尽头,到了极点”。由“到了极点”引申出程度副词“极”和动词“超越”(到了极点就是超越一切)之义。  
  ①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逍遥游》)(c)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a)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d)  
  ④以为妙绝(《口技》)(e)  
  (4)被  
  1、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 ,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2、被发行吟泽畔     通“披”,披散   
  3、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覆盖   
  4、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蒙受,遭受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5)病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不堪,困乏    
  译文:假使当初我不做这个差事,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2、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   
  责备,羞辱  
  译文: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好的品德,今人却用节俭来互相羞辱。   
  3、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担心、忧虑  
  译文: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6)乘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氓》)   
  译文:我登上残破的土墙,眺望复关的方向。   
  2、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译文:从京城冒着风雪,来到泰安。  
  3、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译文:凭借着这种有利的形势,任意割取天下的土地,划分诸侯的山河。  
  4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译文:然而秦国凭借着很小的一块土地,取得了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势。(shèng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  
  5、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就约请宾客,准备一百多辆兵车。(量词,辆)   
  (7) 诚  
  1、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六国论》 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3、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连词,表示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译文: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雄霸天下的伟业就能够完成,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8)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2为汉家除残去秽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4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①台阶②清除,去掉③清除,去掉④拜官,   授职  
  推导提示:“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